央行理監事會沒說的事:GDP、CPI 今年將出現重大轉折

學者、專家普遍表示,房市雖已鬆口氣,但GDP和CPI的挑戰與考驗才正要開始。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央銀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上週登場,利率連四凍、房市管制未變,但下調經濟成長率預估至3.05%,勉強「保3」,至於通膨率預估雖維持上季的1.89%,但央行也強調,未來臺鐵票價與水電費率調漲,通膨率可能上修至2%左右。學者、專家普遍表示,房市雖已鬆口氣,但GDP和CPI的挑戰與考驗才正要開始,今年對臺灣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川普2.0襲來 全球經濟不樂觀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川普2.0搞得人仰馬翻,全球經濟下行已是可以預見,儘管臺灣有AI、半導體等關鍵高科技產業,短期1~2年的衝擊較小,但三年後就很難說,以出口爲導向的臺灣不可能獨善其身。

殷乃平指出,央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決策符合預期,但從央行已下調今年GDP預測不難看出,川普2.0的不確性相當高。

殷乃平並示警,須留意美元接下來的波動,因爲一些類似1930年、2008年的金融風暴跡象已漸漸浮現,美元地位已沒有過去穩固,股市和債券也可能發生泡沫化。至於今年GDP能否「保3」?殷乃平認爲,國際政經情勢的不確性太大,他並不樂觀。

預期經濟下行 央行降息先等等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提到,從此次央行未調整利率,他研判不排除是因爲4月「對等關稅」即將實施,先爲可能發生的經濟下行,預留降息空間。

吳大任提醒,倘若川普宣佈的對等關稅4月如期實施,肯定衝擊我國下半年的出口和民間投資表現,今年GDP遭下修恐怕不會只有一次。吳大任指出,4月川普將祭出對等關稅,特別是晶片可能要課到25%的關稅,關稅上調、商品價格就會上漲,需求就會下降;尤其臺灣的出口佔GDP的比重介於65%到70%之間,就算是出口導向的國家也很少這麼高,像韓國、德國佔比都不到40%,中國大概也只有18%,所以臺灣相對於其他國家、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大。

另外,吳大任還示警,臺積電(2330)宣佈在美國擴大投資1,000億美元,其他的供應鏈廠商也會跟着過去,這些投資過去主要都是在臺灣,若移到美國,勢必也會排擠這些廠商原本在臺灣的投資。因此,出口、投資都下滑的情況下,今年經濟成長可能會低於3%。

吳大任強調,投資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如果我們在美國投資太多,在臺灣投資相對被排擠的話,我們未來的民間投資下降,也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經濟成長,所以今年對臺灣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打房效果顯現 央行未再出手

房市部分,此次央行未再出手,專家、學者普遍認爲,符合預期,因爲整個房市在央行採取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去年下半年已顯現效果。臺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今年1~2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跌幅已達25.1%,國內房市降溫明顯,央行現在對於房市應是採取調整修正的態勢,並持續關注相關金檢執行效果。

吳大任還說,房市也不能打得太兇,若引起民衆負面財富效果的恐慌,進而影響內需消費力,相信也不是大家所樂見,現階段央行只需加強金檢即可,畢竟「房市需要的是穩定,而不是打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