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行準備 黃金穩居三成 美元外匯儲備上升到64.2%
黃金示意圖。(路透)
央行昨(18)日公佈2025年第2季新臺幣發行準備中,黃金佔比由第1季的38%,下滑到35.7%,而美元外匯儲備比重則上升到64.2%。主因第2季黃金每公克平均價格下滑到3,060元臺幣。第2季雖然新臺幣發行準備中,黃金比重下降到35.7%,仍從過去約25%升至三成以上,即是金價飆漲的自然結果。
目前市場對金價年底的預測:高盛最新預測2025年底將上探每英兩3,700美元,並於2026年中突破4,000美元關卡;星展銀預測金價今年底目標價將來到每英兩3,765美元;渣打銀預估三個月內黃金目標價上看每英兩3,400美元,12個月可望升至3,500美元;匯豐銀行預期2025年金價均價將達每英兩3,215美元,2026年則爲3,125美元。
央行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止,共計發行各項新臺幣券幣3.64兆元,其中硬幣及硬輔幣,依照規定免提準備外,其餘新臺幣券、外島地名券及輔幣券合計發行3.5兆元,提充準備包括黃金及美元外匯。
據資料顯示,第2季新臺幣發行準備中,純金410公噸未變,每公克新臺幣3,060元,計摺合新臺幣1.2兆元,佔比35.7%;而美元外匯儲備771.7億美元,計摺合新臺幣2.2兆元,佔比來到64.2%。
央行表示,發行新臺幣須有等值資產做爲支撐,主要來自黃金與外匯儲備。當市場價格出現劇烈變動,即便實際資產數量不變,結構比重也會隨之調整。
截至2025年6月底,臺灣整體外匯存底達5,984.3億美元,但實際提撥作爲發行準備的僅爲771.7億美元,佔比約12.89%。央行說明,發行準備所需資產的金額相對有限,但其價值波動仍與匯率、市場信心具一定關聯性。
針對未來是否將納入數位新臺幣或調整準備結構的規劃,央行迴應,目前並無具體方向,相關討論仍屬假設性議題,若有重大政策調整,將依法對外公告。
央行最後強調,無論是實體貨幣或未來潛在的數位新臺幣,發行背後都必須有穩健的準備資產支持,才能維持市場對貨幣的信任與金融體系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