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當天爲何未出手?楊金龍結巴... 內行人疑:想保KPI

新臺幣自5月2日以來出現罕見的急速升值,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本報系資料照片)

新臺幣自5月2日以來出現罕見的急速升值,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財金專家謝金河認爲,是因有媒體、輿論帶風向,在預期心理下產生異常走勢,因此央行應適度介入;財經評論員「小翠」則分析,臺灣的央行與世界其它國不同、「很會賺錢」,每年都上繳國庫可觀盈餘,她推測此次臺幣突大幅升值,央行在權衡「得失」時可能猶豫了一下,結果出乎意料,央行也被罵爆。

而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7日指出,新臺幣創下近期新高,他懷疑,有些言論炒作臺幣升值,影響市場信心,央行在平常不應隨便介入匯市,但在特殊情況下應適時介入。謝金河也認爲,央行總裁楊金龍與賴總統後來出面發言,就是爲了阻止不當傳言。他呼籲市場不必過度恐慌,未來在國際貿易與匯率談判進行中,臺幣如何調整走勢,仍需視美元走勢及其他主要貨幣反應而定。

央行爲何沒在第一時間出手阻止臺幣暴升?楊金龍日前在回答媒體此問題時,被外界開酸「有點結巴」。而擁有30萬粉絲、有大陸金融業經歷且專門評論財經情勢的「小翠」,6日在自己的YT頻道「小翠時政財經」中則分析,臺灣央行有個強項,就是很會賺錢,相較全球其它央行如美國Fed賠死了 ,臺灣央行的賺錢能力數一數二,年年靠外匯與利差操作創收上千億,盈餘佔財政收入逾一成,貢獻國庫收入、也幫助政府不用輕易加稅,十分厲害。她推測,也許央行已習慣此模式,也自己想定成KPI,遇到這次如此波動,猶疑了一下沒馬上出手阻臺幣升值,結果就被罵爆。

但「小翠」認爲,貨幣政策纔是央行主業,因大幅升值會導致出口成本飆升,企業恐面臨訂單流失;同時保險公司因握有大量美元資產,帳面出現大額浮虧,甚至有爆發金融風險之虞,影響經濟層面太大,央行若爲了保盈餘而放任匯率大幅波動,是本末倒置。「維穩金融、保障經濟,纔是央行該有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