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4至6月大買美元調節匯市 外匯存底較去年底淨增180億等值臺幣

央行4至6月大買美元調節匯市,外匯存底較去年底淨增180億等值臺幣。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銀行今日公佈最新的外匯存底,8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金額爲5974.30億美元,較上月底減少4.39億美元,除了和美債等孳息、匯率變動等因素有關,對於臺幣匯率在8月走弱,央行外匯局長蔡炯民也說明,主要和外資在臺盈餘(主要爲股市資本利得)及股利匯出有關,現在進出口廠商在匯市已趨平穩,對臺幣匯率最主要的影響來自外資。

蔡炯民也指出,由於4至6月臺幣匯價波動大,因此央行進場調節買進較多的外匯,目前整體外匯存底餘額較年底仍增180億元,而央行近半年來買進多少外匯,數字將在下個會期立法院召央行作業務報告時揭露。

蔡炯民觀察,進出口廠商從7月以來在市場的進出已相對平穩,現在由於7、8月適逢股利發放旺季,尤其8月20日前後有幾天外資在股市賣超動作大,再加上股利匯出,因此臺幣匯率在8月整體而言趨貶,在亞幣之中偏弱。

對於主要國家匯率的變動,蔡炯民也說明,8月各國匯率較上月變動包括歐元、英磅、澳幣、日本,分別較美元升值2.1%、1.81%、1.24%、1.2%,臺幣則貶值2.02%、美元指數貶值2.2%;若觀察今年以來,瑞士法郎升值12.51%最多、歐元升值12.06%、英磅升值7.55%、臺幣升值7%、日圓升值6%。

蔡炯民也認爲,相較第2季,由於市場估計美國聯準會在9月會降息2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點),已成爲市場多數共識,有些甚至認爲會降3碼,因此,第3季的外在不確定已較第2季淡化;至於是否降到3碼,仍看美國就業市場變化情況,但至少市場已普遍接受降息2碼的可能性,因此匯率受外在變數影響也降低。但關稅則較難判斷,尤其美國在最高法院和川普的訴訟結果,許多變數仍存在,包括美國就業市場的影響更加受關注。

外匯局也出示各國的外匯存底變化,南韓與印度的外匯存底在8月分別爲3912億美元、5823億美元,較7月分別增加49億、減少66億。而中國、日本、瑞士、沙烏地、香港、新加坡的外匯存底最新爲7月數字,分別爲3兆2922億美元、1兆1273億美元、8800億美元、4188億美元、4078億美元、3841億美元,分別較6月減少252億、80億、142億、132億、130億、75億。這些國家的外匯存底幾乎一面倒的減少,蔡炯民指出,和美債殖利率飆漲有關,尤其是長天期的殖利率,因此,也使得這些國家的外匯存底有評價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