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圩鎮創新“學訪交保”四步輪換機制 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近日,廣西百色市右江區陽圩鎮立足鄉村振興發展大局,創新推行駐村工作隊“學、訪、交、保”四步走輪換機制,順利完成21名新駐村幹部輪換工作,以制度創新保障駐村幫扶工作無縫銜接、責任壓實到位,爲鄉村振興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座談交流傳經驗,薪火相繼促銜接
爲確保新老駐村工作隊員工作平穩過渡,陽圩鎮充分發揮座談交流的橋樑作用,組織召開鎮村兩級駐村工作隊交接座談會8場,帶領全體隊員集中學習駐村管理文件,明晰駐村工作的責任與方向。在座談會上,有着豐富駐村經驗的老隊員從處理複雜村情矛盾的實戰技巧,到與羣衆打交道的溝通藝術,再到正在推進的待辦事項,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隊員。
“倫樓村甘蔗生長,關鍵要掐準施肥保水的時間點。”老隊員藍生一邊展示着記錄詳細的工作日誌,一邊對新隊員陸國兵叮囑,“今年四五月持續乾旱,眼下蔗苗長勢滯後,後續要加強巡查,必要時啓動人工灌溉。”陸國兵認真記錄,點頭回應:“我會多往蔗田跑,跟老鄉們討教種植門道。”新老隊員圍桌而坐,對照各村產業地圖,逐村分析發展優勢與短板,確保新任隊員快速掌握村情民情。
與此同時,陽圩鎮建立起常態化學習機制,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圍繞基層黨建、耕地保護、產業發展等鄉村振興重點任務,開展崗前培訓和專題輔導,通過“經驗傳承+專業賦能”的培養模式,幫助新隊員快速完成角色轉換。
實地走訪察民情,“土辦法”裡覓良策
在爲期一個月的交接期內,新老駐村工作隊組成聯合行動小組,秉持“羣衆的閒暇時間就是我們的工作時間”理念,充分利用傍晚、週末等羣衆在家的時段,以鄉村夜談、田間走訪等接地氣的“土辦法”,深入脫貧戶673戶、監測戶19戶等重點對象家中。每到一戶,老隊員都結合實際情況,向新隊員詳細介紹幫扶重點、羣衆需求特點,並與新隊員一同爲每戶制定個性化幫扶計劃。
在走訪陽圩鎮巴部村時,監測戶龍安輝拉着新隊員李代伸的手焦慮地說:“我的孫女今年中考了,成績不上不下的,就怕志願填報出問題,耽誤了前程。”李代伸輕輕拍了拍老人的手安撫道:“叔,您放心!到時候我把多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給您孫女作參考,一定把志願填得穩穩當當!”
據統計,交接期間,工作隊累計解決羣衆各類難題10餘件,既幫助新隊員迅速轉變角色、熟悉村情、掌握基層工作方法,也有效密切了駐村工作隊與羣衆聯繫,大幅提升了羣衆對新任隊員的熟悉度和信任度。
規範交接明責任,清單管理保延續
爲避免工作交接過程中出現遺漏,陽圩鎮黨委堅持問題導向,提前制定詳盡的駐村工作交接清單,明確檔案資料、項目建設等方面的交接要求,詳細列明項目進展、待辦事項、幫扶臺賬等內容,實現交接工作標準化、規範化。
在那等村的養雞基地,作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產業,這裡剛出欄的土雞憑藉優質口感贏得了市場認可。村集體堅持採用玉米等穀物和菜葉混合餵養的方式,保障了雞肉緊實鮮嫩的品質。爲確保成活率和肉質,原駐村第一書記黃詠梅總結出一套成熟管理經驗:每日早晚定時檢查食槽和飲水器,保障飼料與水源充足;遇到陰雨天氣,及時翻曬墊料,預防病菌滋生。如今,新隊員古鵬健接過接力棒,將在現有基礎上,帶領村民擴大養殖規模,持續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強化保障暖人心,凝心聚力助紮根
陽圩鎮着力構建“鎮黨委+村黨組織”協同保障體系,由鎮黨建辦統籌協調,全方位做好駐村隊員保障工作。通過召開輪換座談會、開展一對一深入談心談話,動態掌握隊員思想狀況,及時瞭解隊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並積極協調解決。
“剛到村裡,人生地不熟,多虧鎮裡幫忙解決了住宿和網絡問題。”新隊員韋桂芬在談心談話中感慨,“現在住得舒心,工作起來也更有幹勁!”鎮黨建辦主任李會迴應道:“有任何困難儘管說,組織就是你們最堅實的後盾,希望大家都能安心紮根,爲鄉村振興出力。”
如今,一個月過去,新駐村工作隊已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推進。未來,陽圩鎮將繼續秉持爲民初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在鄉村振興新徵程上接續奮鬥,奮力譜寫鄉村發展嶄新篇章。(餘佳芮 李怡 隆妍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