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專題介紹共軍山東艦這中隊!曝官兵操作艦載機起飛關鍵畫面

共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不斷刷新航母戰鬥力指標新紀錄。(取自央視)

共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不斷刷新航母戰鬥力指標新紀錄。(新華社)

共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不斷刷新航母戰鬥力指標新紀錄。(新華社)

共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不斷刷新航母戰鬥力指標新紀錄。(新華社)

共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不斷刷新航母戰鬥力指標新紀錄。(新華社)

大陸央視報導,共軍海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是航母甲板上保障艦載機起降的核心力量。近年來,官兵日夜堅守戰位,集智攻關,保障多種型號、累計近萬架次艦載機安全起降,戰機出動率實現持續增長,不斷刷新着中國大陸航母戰鬥力指標新紀錄。

不久前,山東艦在執行遠海實戰訓練任務時,突遇外機抵近滋擾。面對緊張態勢,起降保障中隊官兵以最快速度緊急保障戰機升空採取應對,成功驅離目標。

報導稱,艦載機出動效率是航母戰鬥力的生命線。爲了將放飛時間壓縮到極致,起降保障中隊放飛小組歷經數千次嚴苛演練,每一個戰位、每一條路線、每一個手勢,都化爲精準肌肉記憶。如今,戰機出動速度越來越快、頻次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

放飛時爭分奪秒,回收時需萬無一失。更換滑輪組索時間,從最初需廠家協助耗時2天,縮短到中隊獨立操作僅需以小時計;戰機起飛輔助裝置的更換,更是從按小時計壓縮到按分鐘計的「航母保障速度」。

2020年12月,山東艦穿越臺海、跨區機動;2021年5月,前出南海;2023年4月,東出西太,參加「聯合利劍」演習;2024年10月、2025年6月,遼寧艦、山東艦編隊相繼開展雙航母編隊演練。中國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進入全新階段。

新華社17日報導,西太平洋,山東艦破浪前行。黃色起飛線延伸至飛行甲板頂端。3號起飛位,一架殲-15艦載機引弓待發。

這一刻,近2000攝氏度的藍色尾焰,從戰機尾噴口噴射而出;銳利而有節奏聲浪,吞沒甲板一切聲響。

這一刻,曾文輝距離戰機不足十米。熱浪襲來,豆大的汗珠滴落在震顫的甲板上。

下蹲屈身,他凌空一指,止動擋板瞬間釋放,戰機拖着尾焰呼嘯而起……

這是曾文輝經歷過無數次的瞬間。他是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起飛助理。

這羣平均年齡26歲水兵,在航母飛行甲板上,伴着戰機噴出灼熱尾焰,書寫滾燙青春。

2019年8月8日12時18分53秒,曾文輝終生難忘這一刻。殲-15艦載機首次在大陸國產航母上起飛,曾文輝和戰友一起出色完成任務。

在曾文輝眼中,「它是一個標準,一份責任,一種使命。」整個放飛流程幾十個步驟,「凌空一指」這個動作最難。

艦載機,航母的核心戰鬥力。起降保障中隊擔負的使命任務,就是放飛和回收艦載機。

每次放飛戰機,曾文輝和戰友都會格外自豪,因爲他們是「離航母戰鬥力最近的人」。

距離越近,意味着責任越重。「做出放飛手勢,意味着對艦載機起飛狀態做出最後確認。」曾文輝說,「那一刻要高度專注,用眼睛、用耳朵、用心去感知周圍的一切情況。」

有一次,放飛前一秒,曾文輝突然聽到戰機異響。幾乎是在伸出手臂瞬間,他做出了停止起飛手勢。一場風險得以規避。

距離越近,也意味着風險越大。航母飛行甲板,被稱作「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艦載機在起飛和着艦瞬間,一旦偏離跑道,巨大尾噴可以將捱得最近的起降保障人員吹進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