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揭發水光針亂象 記者「親自體驗」拍下無良業者瞎話連篇
▲《央視》調查節目踢爆「水光針」騙局 。(圖/翻攝央視財經 )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醫美亂象叢生,標榜「微創變美」的水光針,近年來成爲是年輕人暑期變美計劃的首選。大陸《央視》製作調查節目,直擊大陸各地從正規醫美機構違規操作,到無牌美容店公然提供「代打」服務,再到地下市場大量販售走私針劑與禁用麻貼,記者甚至勇敢親身體驗違規操作流程,揭發「水光美膚」爲名的行業亂象,甚至大陸知名社交平臺「小紅書」竟然違規針劑代打接單平臺。
▲ 水光針注射必須獲批「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大陸消費者經常被業者欺騙。(圖/翻攝央視財經 )
調查顯示,廣州市的廣東韓妃整形外科醫院雖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卻違規使用絲麗516動能素這類「第二類醫療器械」作爲注射用水光針。按規定,水光針注射應使用獲批的「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否則視爲違規行爲。
院內顧問與院長刻意混淆「械二」與「械三」的概念,以「放心注射」等語術掩蓋產品實際批號。甚至連使用的麻藥面膜,也標示爲「元泰婧皮膚抑菌液」,其含有嚴格管控的「三甲卡因」,屬非法添加。實際登錄藥監局網站查詢後,確認該水光產品並不符合注射標準。
另一家名爲位於姬妍兮醫療美容診所,同樣違規使用麗駐蘭黑盒水光產品進行注射。面對記者針對合法性提出的質疑,主診醫師余姓醫師一再閃避,並聲稱操作「完全合法合規」。
《央視》記者甚至親自體驗,再次按照包裝上的批號上藥監局官網進行查驗,發現即將用於注射的針劑依舊爲械二批號,不能用於注射。敷麻過後,余姓醫生若無其事地爲記者違規注射這款未獲械三批號的水光產品。
實際上,該產品亦爲械二類,不具備註射資質。在敷麻與注射過程中,該院使用的「泊放」牌退熱貼亦非正規麻藥產品。
▼ 大陸規定水光針注射必須獲批「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否則視爲違規行爲。(圖/翻攝央視財經 )
▲ 記者親自體驗非法操作流程 。(圖/翻攝央視財經 )
《央視》調查報導直擊位於深圳居民社區內的遇見美科技美容店,表面爲生活美容機構,實則非法從事醫療行爲。店內販售的JUVELOOK水光針無任何中文標示,店長承認全部爲從海外走私入境。麻藥也以「美白體膜」名義矇混過海關。
該店亦爲客戶注射未經批准的「外版麗珠蘭」水光針,全無產品註冊編號或監管憑據,明顯違規且涉走私,部分產品爲「三無」產品,甚至沒有品牌或標識。這樣的非法操作不僅挑戰法律底線,也對消費者構成極大風險。
調查深入深圳明通化妝品市場的「鑫隆國際醫美倉」,記者發現大量無中文標籤、未經藥監局批准的水光針與麻貼在明目張膽販售。紅盒「麗珠蘭」水光產品標示被人工貼紙遮蓋,更名爲「麗蘭」,試圖掩蓋其實際產品資訊。
▲ 銷售人員指出「小紅書」許多代打水光針廣告,實際上都是沒有證照的人員。(圖/翻攝央視財經 )
銷售人員向記者坦言,「雖然盒上沒寫可以打,但都可以注射,效果非常好」,並鼓勵記者「上小紅書看看效果分享」。他還提供一本長達132頁的報價單,上面列出數百種「可打」的水光針與麻膏產品。違禁麻貼更以每盒73元售出,與國家明令禁止販售的內容高度吻合。
調查發現,小紅書平臺上活躍着大量無資質的代打水光針人員。透過平臺聯繫上徐州某代打工作室,進入現場發現,操作檯堆放着已使用與未用針劑與針頭,敷麻環節甚至用針頭外殼代替面膜棒,完全不顧衛生與安全。
這位代打人員表示,多數客人會自行從藥商處購買針劑,然後透過小紅書尋找她們進行注射,並聲稱「換座城市一樣找得到人打」。但當記者對其操作合法性進行追問時,對方便匆忙以「約朋友吃飯」爲由中止操作,並在事後刪除所有聯繫方式。
▲ 許多銷售人員不是正規醫療人員,自己都不知道幫顧客打得針劑是什麼。(圖/翻攝央視財經 )
連雲港薇緹醫療美容機構,記者雖選擇了正規的「潤致娃娃水光針」,但在付款階段卻被要求加購88元的「東國水光」產品。對方聲稱該產品同樣擁有「械三批號」,可安心注射。
實際上,經藥監局查詢後發現,該產品的適用範圍僅限「預防腹腔術後黏連」,屬於術用凝膠,根本不具備作爲面部水光針注射的適應症。
類似誤導還出現在其他醫美機構如「醫顏醫美」,如產品「術唯可」亦屬同類型術用醫材,卻被當作水光針銷售,成爲行業內「低價引流」的常見手段,實爲違規使用醫材。
該調查報導經過長達數週的明查暗訪,揭發大陸水光針從生產、銷售、宣傳到注射全流程存在多重亂象,無論是正規醫美機構違規行醫、還是無證工作室非法操作、乃至平臺推手助力黑產,都將消費者置於極大風險中。監管部門亟需加強執法力度,針對「代打」、「走私水光」、「小紅書平臺推廣」等鏈條進行徹查與整頓,切斷非法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