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福建艦多次海試、進度超前 專家:中至少需6艘航母
殲35艦載戰鬥機從福建艦上電磁彈射起飛。(新華社資料照片)
央視新聞報導,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海試取得重大進展。從2024年5月啓動首次海試至2025年9月完成關鍵彈射試驗,短短一年多次海試順利告捷,進度遠超外界預期,標誌着中國航母發展邁入新階段。
報導指出,福建艦舷號18,爲中國完全自主設計與建造的第三艘航母、首艘彈射型航母。該艦於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備電磁彈射與阻攔裝置,是全球首艘採用常規動力電磁彈射技術的航空母艦。
根據官方訊息,自2024年5月8日完成首次8天航行試驗以來,福建艦已順利展開多輪測試,包括動力、電力、操控與彈射系統等多項關鍵項目,性能表現達到預期。9月22日,中國海軍宣佈,殲15T、殲35與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在福建艦上成功完成彈射起飛與着艦訓練,顯示該艦具備電磁彈射及回收能力,並已初步具備全甲板作業條件。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在9月例行記者會中表示,這一成果在中國航母建設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福建艦距正式入列服役僅一步之遙。
多名軍事專家指出,「海試告捷」顯示福建艦的核心繫統運行成熟,尤其是電磁彈射與回收系統表現穩定,已達到服役所需條件。軍事專家張軍社表示,福建艦」試成功標誌着中國航母技術能力已全面跨越新門檻。
展望未來航母建設方向,張軍社強調,中國至少需要6艘航母,才能確保兩至三艘隨時維持戰備狀態。他指出,中國擁有1萬8000公里海岸線,東海、黃海及南海的海防任務繁重;隨着海外利益與能源依賴度上升,航母的戰略價值更形重要。「航母不僅是國土防衛的基石,更是維護海外利益與海上交通安全的戰略支撐。」
隨着中國第三艘航母即將進入服役倒計時。軍事觀察人士普遍認爲,這不僅代表中國航母研發體系的成熟,更意味着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與戰略投射能力將再上一層樓。
殲35艦載戰鬥機從福建艦上電磁彈射起飛。(新華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