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點評電商西進:農村網購便利,激發致富動力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3個聚焦“三農”問題的綱領性文件。《央視主播說三農》欄目在解讀該文件時表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依然是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重點關注的內容。怎麼拓?三個關鍵詞:人、路、錢。”
近年來,年輕人不愛種地的話題屢次登上熱搜。現實中,一羣來自科技小院的青年學生卻走出了紮根農村的新路。今年的一號文件指出,要支持科技小院紮根農村助農惠農。這是繼2024年首次提出“推廣科技小院模式”後,該創新實踐再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這一連續的政策部署,標誌着科技小院從基層創新實踐上升爲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爲破解“三農”難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動能。
科技小院模式起源於張福鎖院士團隊於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縣的實踐探索,是集教育築基、科技賦能與人才驅動於一體的創新模式。至今,科技小院已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落地生根。
以曲周科技小院爲例。曲周科技小院博士研究生葉松林等四名學生,爲研究“綠色噸半糧”專用肥料花光所有積蓄,最後國內最大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提供200萬元助其完成了科研計劃,實現了年畝產一噸半的目標。葉松林創新的這一技術模式已被寫進“曲周縣2025—2029年規劃”,全縣將推廣10萬畝。
曲周科技小院,同學們在田間查看玉米苗長勢。張曉寧 攝
去年,中國農業大學還與拼多多共同推出“科技小院強農興農人才培養行動計劃”,雙方將在雲南大理古生村建設數商興農小院,並以此爲依託,打造農業高質量複合型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探索全新的“學—研—商”公益性人才培養路徑。
除了人,路被認爲是助力農戶增收的第二個關鍵點。《央視主播說三農》欄目認爲:“做農產品的深加工是擴路,電商平臺打通農產品銷路也是修路。”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快構建農產品和農資現代流通網絡,支持各類主體協同共建供應鏈。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文件同時還指出,要推動冷鏈配送和即時零售向鄉鎮延伸。
近年來,優質供給的下鄉進村之路越來越受到關注。今年春節期間,家住西藏那曲的四川小夥吳傑就在海拔超4500米的家裡收到了網購的智利車釐子等年貨,而且沒有支付額外的郵費。
過去,西部地區物流配送成本高,包裹難以規模化運輸,西藏等地長期被擋在“包郵”門檻外。2022年,拼多多首創中轉集運包郵模式,去年9月又率先主動免除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推動優質商品加速向西部供給。此後,其他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效仿,西部的電商生態正在加速改善。與此同時,電商西進對區域經濟的拉動效果也正逐漸顯現。《2025年夜飯報告》顯示,甘肅、西藏、青海等地區的水餃訂單量同比暴漲371%;東部地區的海蔘、鮑魚等海鮮水產在西部迅速走俏,訂單量同比增長近183%;進口開心果在西部地區的訂單量同比增長197%。
《央視主播說三農》欄目認爲,農村電商的發展已成爲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驅動力。“種地能掙錢是第一步,是基礎,掙了錢想買啥就買啥是第二步,是升級,而很多時候,第二步能夠爲第一步提供動力。”
上游新聞 楊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