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造船龜速、這次等到船價下跌 7艘LNG船估最高省1.7億美元
▲陽明海運造船龜速,這次難得等到船價下跌。(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經歷了三年的訂單豐收之後,航商對新造船的需求減弱,年減57%,導致新造船價格較今年年初下跌1.2%,其中散貨船和貨櫃船價格分別下跌2.2%和1.4%。目前正在爲7艘1.5箱(20呎櫃)貨櫃船辦理招標的陽明,有望省下約1862萬美元,甚或高達1.7億美元。
Clarksons報告指出,今年新船造價較年初下跌了1.2%,但從歷史上看仍較爲堅挺。油輪部分下降最爲明顯,與年初相比下降了5%。
陽明在2023年5月是以8.5億~9.75億美元,在韓國訂購5艘1.5萬箱LNG雙燃料船,每艘價格在1.7億到1.95億美元之間;去年年底該型船造價約2億美元,如果每艘降1.4%,可以少280萬美元,7艘共1960萬美元。而有船舶經紀商估計今年船價累計會下跌10%,如果預測準確,預計今年8、9月開造船標的陽明,最高可省下1.7億美元。
丹麥船舶金融公司(Danish Ship Finance)預測,新船價格將在短期內下降,造船廠獲得新訂單的數量也可能會下降,因爲航商對新船的需求減弱,另運費走低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船舶經紀商BRS在3月底發佈的年度回顧中預測,全球的不確定性讓貨運市場面臨的新壓力,將推遲投資決策。估計今年新造船價格將下降10%以上。
根據丹麥船舶金融公司(DSF)的最新市場評估,貨櫃船運業在炎熱夏季面臨明顯的寒意,估計今年的造船訂單量將比去年下降30%,市場前景明顯冷淡。
由於運力增長超過了需求,市場基本面正在惡化。此外,在國際海事組織(IMO)4月份決定引入碳定價後,向清潔能源的過渡加劇了運營商的困境,低碳或零碳燃料的成本將會增加。
根據DSF的數據,2020年至2024年間,貨運量增長了7.6%,長途航行的需求又增加了12.3%,但是同期船舶運力飆升了33%,遠遠超過了需求的增加。
不過市場變數還是很多,隨着美國政府對所有經濟體徵收10%的90天關稅,5月14日對中國徵收145%的關稅,現在已降至30%,太平洋地區的貿易受到很大影響,其他主要貿易也受到了影響,船公司已藉機努力提升運價。另今年4月以來美元大幅貶值,估計造船廠需要考慮匯率因素重新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