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科研火箭 屏東成功發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跨實驗室團隊研製科研探空火箭「Asfaloth-2025」,昨天清晨6時32分在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發射升空。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陽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跨實驗室團隊研製的科研探空火箭「Asfaloth-2025」,昨天清晨在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是Asfaloth系列火箭第二次飛試任務,這次引擎減重15公斤,也改善影響飛行表現與傳輸資料的振動問題,對培育臺灣火箭太空人才又邁進一步。

Asfaloth Launch-2任務由陽明交大機械工程系4個團隊合作執行,助理教授陳竺博淵的「ASARe」團隊主導結構與系統整合,教授陳宗麟的MSCL團隊負責航電設計、助理教授魏世昕ARRC團隊主責推進、教授曾昭雄的ACES LAB團隊負責通訊設計。

陳竺博淵說,這次是單節式火箭,由陽明交大ARRC團隊自主設計蛇鷹混合式火箭引擎。團隊表示,此次飛試目標包括驗證火箭模型與模擬精度、測試航電系統功能、降落傘部署機制、酬載通訊與資料下傳的可靠性。

曾昭雄解釋,振動會影響火箭飛行表現,若發生共振,嚴重可能導致結構解體,必須掌握詳細振動數據,因振動資料量相當大,透過火箭通訊次系統傳輸會「塞車」,這次設計軟硬體改善,未來可望模組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跨實驗室團隊研製科研探空火箭「Asfaloth-2025」,昨天清晨6時32分在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發射升空。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國家太空中心表示,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成爲臺灣科研火箭主要試驗場域,至今完成10次科研探空火箭發射,象徵學研能量與太空自主技術不斷提升,爲未來小型運載火箭人才培育與太空教育推廣奠定基礎。而科研火箭主要是培養火箭太空人才,並創造商業與實作用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