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開發AI補償技術 克服OLED亮度衰退問題

陽明交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趙昌博研究團隊,開發出全球首創的AI智能模型,可根據使用者行爲與環境溫度即時補償顯示器的亮度衰退,使螢幕保持最佳狀態。圖/陽明交大提供

手機或筆記型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常面臨螢幕亮度、色彩逐漸衰退的問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趙昌博研究團隊,透過嵌入式AI技術,開發出全球首創的AI智能模型,可根據使用者行爲與環境溫度即時補償顯示器的亮度衰退,使螢幕保持最佳狀態。

趙昌博指出,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因長期使用而亮度衰退是業界公認的技術挑戰,目前多數廠商在出廠前進行燒機測試,根據平均數據進行統一補償,但產品間存在個體差異,且消費者使用習慣不一,無法滿足每位用戶的需求。

爲解決該問題,陽明交大團隊歷時兩年,開發出智能補償系統。研究先建立模型,估算顯示器內部的溫度分佈,再蒐集OLED亮度衰減數據並結合環境溫度資訊,設計出增量式神經網絡模型,最後則透過插值邏輯算法,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亮度補償。系統可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行爲、環境溫度與使用時長,提供量身訂製的補償方案,徹底解決亮度衰退問題。

陽明交大指出,實驗結果顯示,使用AI補償技術可在顯示器使用超過1000小時後,將紅、綠、藍三原色的亮度分別恢復至97.1%、93.9%與95.1%,顯示精度遠超過傳統方法,提供更穩定的視覺體驗。這項進展歸功於將溫度作爲關鍵輸入因素,並採用增量式學習方法,可更高的準確性與適應性。

趙昌博指出,「做研究就是哪裡有挑戰就往哪裡去。」成功解決顯示器亮度衰退後,團隊計劃挑戰更高難度的領域,包括AR/VR眼鏡的Micro OLED色差補償,以及光電感應器的雙向光電轉換技術,期望未來能讓光能與電能的轉換更加精準,消除亮度與色彩衰退對光電設備性能的影響。

陽明交大指出,AI亮度補償技術不僅解決了長久以來的顯示器衰退問題,也爲次世代顯示技術與光電應用開闢新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並與國內最大顯示器製造商合作,將技術導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