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光電系招生片爆紅!網歪樓「2學霸正妹」:想當同學

▲林琪雅在大學部教學實驗室,利用雷射做空間濾波。 (圖/陽明交大光電系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一支由YouTube頻道「蕉人」製作的影片《交大光電系的一天》,由來自北一女與雄女的兩位女學生親自帶觀衆走進她們的課堂、實驗與研究日常,短時間內點閱數突破九萬,引起高中生與家長高度關注。不過也有不少網友完全歪樓,注意到光電繫有不少漂亮正妹,不少留言紛紛喊話「早知道就填光電系」!

影片主角陳柏蓁與林琪雅,分別就讀於陽明交大光電系大四,透過真實的經歷分享她們如何從數理興趣出發,在光電系探索出各自的未來方向。兩位都在今年成功申請攻讀碩士,一位深入電路IC設計,一位走向半導體雷射,兩人用行動證明:光電技術已深深嵌入在各個不同領域,光電系專業不單隻有光學,而是隨着各領域系統複雜度的提高,光電系的角色也逐漸演變爲一個擁抱多元、開放探索的跨領域學習場域。

▲陳柏蓁在實驗室裡進行4f光學系統實驗。 (圖/陽明交大光電系提供)

面對外界熱烈關注,光電繫系主任田仲豪教授也表示今年最新招生改革:自2025年起,光電系將首度實施分組招生,分爲「智慧系統組」與「半導體光電組」兩大方向。此舉不僅迴應人工智能(AI)科技蓬勃發展的產業趨勢,也幫助新生在入學初期即依興趣探索適合的學習與研究路徑。

主任表示:「AI將對光電科技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我們希望透過課程與研究的分組,引導學生掌握未來的核心技術。」智慧系統組將聚焦AI在光學影像、顯示系統、矽光子、量子通訊等領域,未來會加入更多的數學與軟體程式導向的課程;而半導體光電組則憑藉着臺灣在半導體產業鏈的優勢,規劃光電半導體、二維材料、奈米元件等硬體課程,結合光電系從大三開始的專題研究,期待爲學生在軟硬體兩方面打下深厚基礎。兩組雖然方向不同,但課程安排仍保留彈性。學生可跨組修課,也能根據未來研究興趣調整方向。主任補充「我們希望讓學生知道,AI 屬於一個嶄新的工具,擁抱這個新工具,讓光電技術未來產生更多元的樣貌與產業應用,光電系能提供的是無限的可能。」

來自雄女的林琪雅指出,自己原本因喜歡數理,加上親戚介紹而選擇光電系,進入後先學習基礎的電子學與光子學,再於大三進入光資訊系統實驗室,專題是AI在無透鏡成像上的應用。後來她發現自己對半導體雷射更具興趣,因此碩士階段轉向電子所,專攻光電半導體。「大學四年讓我同時接觸了軟硬體課程,透過廣泛學習與專題訓練,不僅開闊了視野,也對未來方向有更清晰的認知。」

來自北一女的陳柏蓁,高中在物理課程就發現對電子電路有興趣,因此選填光電系,她表示:「大一的課程和電機系幾乎一樣,還可以跨修電機系的積體電路課程,加上光電系資源豐富、師生比接近1:1,透過專題跟實驗室有緊密的連結,光電系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學長姐會提供許多建議,甚至畢業後的人脈,能讓我們更清楚認識自己適合什麼,對生涯探索非常有幫助」。她今年已經直升光電所,繼續朝IC電路設計與影像領域發展。

兩位學生也分享了二階面試的建議,「由於面試會遭遇各種不同類型的教授,很難給出一個統一的秘笈。但是就他們的觀察,陽交大光電系教授不會只看學業成績,更在意學生是否具備多元發展能力與熱情,能夠不斷的自我學習。無論是樂隊、數學競賽、學習歷程、甚至大學願景,只要是真實的自我,都能成爲加分項。」她們鼓勵學弟妹勇敢表達自己、懂得說故事,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有趣的是,影片《交大光電系的一天》,直接公開光電系所學生的研究室,和她們的日常。不少網友大感意外「怎麼都是正妹?」「看了好想重考」、「看完也好想讀陽明交大光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