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紙膜種仙草 環保農業產量增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左二)7日到楊梅區參加「環保農膜種植仙草體驗活動」,期盼楊梅成爲全臺環保農業的示範區域。(廖姮玥攝)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7日赴楊梅參加「環保農膜種植仙草體驗活動」表示,楊梅仙草花田面積有5.5公頃,今年紙模栽種的仙草田達2.2公頃,預估每公頃可減少約1055公斤碳排放,等同種植211棵樹,展現市府對生態保育與永續農業的重視,強調楊梅區農會與臺大教授團隊合作推廣以紙膜取代傳統塑膠農膜,爲全國首創,期盼楊梅成爲全臺環保農業的示範區域。

蘇俊賓與孩童一同體驗鋪設紙膜及種植仙草時說,去年農業局首度於楊梅仙草嘉年華與楊梅區農會合作,試辦2分地以紙膜種植仙草,成果亮眼,不僅使土壤平均溫度降低約7度,還有效縮短每批生產週期,全年採收次數由6次提升至7次,整體產量增加近2成,顯示推動成效相當顯著,且傳統塑膠農膜不易回收處理,對環境造成負擔,而紙膜具備可自然分解的特性,對環境更友善。

蘇俊賓分享2年前曾收到仙草雞,孩子從對味道感到新奇到會想念,充分展現楊梅仙草的獨特魅力。他也提到,楊梅爲珍稀保育動物「臺北赤蛙」的重要棲地,並以「赤蛙仙草」命名,成爲繼小燕鷗西瓜之後,持續建立桃園在地特色品牌的利器,讓民衆在享用的同時,也能認同農民守護生態、愛護土地的用心與價值。

國民黨籍立委塗權吉表示,仙草是楊梅特色的農作物,在楊梅農會以及所有農民共同推廣下,希望讓仙草成爲楊梅的代名詞,不只在臺灣普及,甚至有機會跨足國際,讓楊梅仙草享譽臺灣、享譽全球。

楊梅區農會理事長鄭美英表示,楊梅仙草品質優良,並持續創新產品開發、學童共同參與農事體驗,不僅提升對在地農產的認識,也有助傳承農業文化、拓展仙草產業價值。

農業局表示,桃園自去年起率先於仙草田導入紙膜,今年更將環保農膜體驗納入食農教育,深化學童對永續農業的理解,未來也將持續與各區農會及學校合作,推動友善環境農業技術,打造健康永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