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曝放款集中度「原監管2年」 央行Q3理監事會9大問答一次看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18)日理監事會後宣佈利率維持不變「連6凍」,同時房市未向外界預期「開水龍頭」,楊金龍自爆授信集中度監管爲期2年,面對外界認爲央行與行政院、金管會作風不同很勇敢,楊金龍表示,行政院在講說「水龍頭開大一點」,但是「過濾網」也要注意,他認爲這是「合適的決定」。
以下是理監事會後QA:Q1:怎麼看行政院要求開房貸水龍頭,金管會鬆綁新青安納銀行法72-2規定,對減少不動產授信集中度是不是「扯後腿」?楊金龍(以下簡稱楊):它的量大,在排撥時,若是首購的,無自用住宅的,甚至新青安的,政府若有這個政策協助他們,又讓他們排撥,行政院也不得不做這樣的決定,把9月以後新做的排除掉,這對首購族而言是好事。
Q2:各界喊話要放寬,行政院也說「水龍頭」要打開,守住立場是不是很勇敢,會不會壓力很大楊:(行政)院在講說「水龍頭開大一點」,但是「過濾網」也要注意,就是risk management(風險管理),維持不變是不是勇敢的決定?我要說這應該是「合理的決定」
我們接下來會密切注意,新青安排除72-2時,後續影響是什麼、impact(衝擊)是什麼,好像水龍頭放開了,反而更應注意問題。排撥問題是否解決了,房市影響會不會出現急升,我們會去看,這樣做也是迴應外界預期。
外界認爲我們可以調降存款準備率,但是你如果要放出水,釋放資金沒辦法解決排撥的問題,只是營造一個資金市場寬鬆、不是很緊的感覺,我們做這樣的決定,央行還是要密切的注意,這個Risk,目前我們評估還沒有解除,由financial stability(金融穩定)的風險還沒解決,還有要考量資源配置的問題,公開市場操作比存款穩定措施好。
Q3:廠商希望匯率穩定,央行怎麼看?楊:跟各位報告,以5、6月急升,多份報告預期新臺幣看升,市場預期非常強烈,那時我們也觀察到外資趁那時做一些比較不合理的進出,我也提到禿鷹,我們有看到不合理,也做了一些溝通,現在這個情況比較沒有了。
會導致過度波動的情況,7月以後到現在,我認爲是比較少了,新臺幣匯率比較穩定,但最近匯率也是升得速度也快,主要是外資進來的金額非常大,從9月1日一直連續買,只有昨天是小幅賣超,其它都是大幅買超,連續了那麼久的買超,資金大量的進來,我們也就說是供需來決定,你也不能說是怎樣。
不過,新臺幣的匯率是比5月份、6月份穩定,至於它會怎樣,那是由供需決定。
Q4:公開市場操作穩定,這是變向寬鬆?楊:這沒有變向啊,我們還是協助他們營造充裕的市場,你講寬鬆的時候,會讓人有一個預期,我們營造的是「資金充裕的環境」,不會讓人覺得資金很緊
我的公開市場操作就是當你覺得有一點tight(緊),利率就會寬鬆;銀行若是利息高而不放款,那我會少收你的存單,資金還是要留在你那邊做放款用,你不要讓我收進來,主動權在我中央銀行。
Q5:爲何公營銀行房貸授信集中度高於民營?楊:公營的銀行,新青安只有他能做,公股行庫分支機構遍佈全省,不動產集中度上升,到目前爲止,我們認爲因爲首購、自住、危老都更的政策所導致的集中度上升,我們可以讓你調整有一個彈性的空間。
假設只能放款100億,但實際上做到120億,超過設定目標,多出來的20億我們來看看,如果你做的是首購的,那我可以沒關係,不過我們觀察的時間會拉長。另外,民營銀行即使是新青安沒有,但也有首購的需求,這部份我們也會注意。
Q6:今年底不動產集中度控管會延長嗎?楊:我們到今年第4季,原先的計劃是要2年以上,但是後來同事討論認爲太僵硬、沒有彈性,所以纔會有「那就到今年年底」,最起碼今年底做總檢討,也許到第4季回答你這題會比較好,也給我們時間思考。
Q7:貨幣政策基調楊:選擇性信用管制雖然是tight(偏緊),但也給他一個「適度寬鬆」,勉強啦,適度的讓資金充裕,看你的解讀。
Q8:今天好像開比較久,是有什麼討論特別多?楊:你說今天好像開比較久,我覺得是還好,沒有比較久,討論比較多在貨幣政策、還有選擇性信用管制,有1位提到希望匯率穩定,對我們的產業報價上會比較好一點,匯率不算是今天的重點,不過也有談到
Q9:未來降息考量是什麼?楊:我覺得美國降息有一點勉強,它是解釋勞動市場下行大於通膨,我認爲這樣的解釋也是可以,上次講要調降2次,這次反而說要調降3次,它的勞動市場下行風險比通膨上行風險大,所以它做這樣的政策。延緩通膨目標,做了適度的調整。
從美國現象看我國產業問題,如果我們的電子資通訊不像今年這樣強,明年是因爲某些因素(包括對等關稅、232條款不利於我方)導致你的強項降得很厲害,你的傳產更不用說,傳產在中國OVER SUPPLY的競爭,產業兩大支柱下來,貨幣政策當然要做某些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