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真有半夜開趴的狗!浪犬打開收容所籠門還解放整排室友開趴

人跟人住在一起會吵架,狗跟狗長期住在一起也會吵架,收容所內很考驗獸醫師調度應變能力。記者劉學聖/攝影

「真有半夜開趴的狗」?零撲殺上路後,收容所動物生命不再倒數十二夜,許多狗一進來就是住到老死,曾有一隻狗半夜打開自己籠位的門,連帶一整排的籠位也打開來,自由來得太突然,一羣狗狗走出籠子,在犬舍內走道開起狗party,獸醫師加班收拾狗趴殘局,哭笑不得。

在桃園新屋動保園區,每一個籠位外,都張貼着收容動物的牌示,上面寫着動物編號、入園日期、品種、性別、毛色、晶片號碼、來源地點、收容原因等資訊,作爲狗狗們的「身分證」,有些狗的備註欄還會寫上特性:活潑、愛玩、親人、怕生、會咬人勿逗弄。

編號20211210-004、110年12月10日入園的黃色混種米克斯,活潑親人,是桃園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技士李宥明口中「半夜開趴的狗」。在此工作七年多,李宥明第一次加班到晚上九點多,就是爲了收拾一場狗趴殘局。

他說,開趴狗絕頂聰明,不但打開自己籠位的門,連帶一整排的籠位也打開來,自由來得太突然,一羣狗狗在牠的號召下,走出籠子,在犬舍內走道開起狗party。

二度逃離的「越獄狗」,則堪稱自由鬥士。第一次逃離,牠趁着犬舍放風時間爬上圍籬,又被抓進來後,牠伺機而動,展開第二次逃離行動,牠順着籠位圍欄爬上犬舍天花板,頂開天花板隔板躲藏在內,再趁着園區人員早上打開門之際,神不知鬼不覺竄逃出去。此後,越獄狗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比起開趴、越獄,更棘手的是狗狗們的日常相處問題。「人跟人住在一起會吵架,狗跟狗長期住在一起也會吵架。」

園區獸醫有自己的責任管理區,爲避免狗發生衝突,李宥明說,要記得每一籠動物的特性,動物之間相互關係,哪些狗狗特別容易出問題、出過哪些問題,像是要把年紀相近的動物放一起,因爲年紀大的狗活動力下降,競爭資源的能力弱,比較弱的動物集中一籠,纔不會被欺負,因此園區D棟有一間老犬房,收容着近十年資歷的資深住民,工作人員每日特地餵食關節保健品。

即便如此,狗室友們吵架、打架仍在所難免。不久前,兩隻互看不順眼半年的狗,從拌嘴、叫囂到終於開打,打到其中一隻濺血,李宥明只好將牠們拆夥,各自移到其他籠位。

但偶爾也會讓狗自行調適、角力。好比虎斑「記仇狗」,被後來住進來的室友挑戰地位,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前陣子記仇狗卻突然被咬破頭,爲此住院兩週。李宥明說,記仇狗出院回籠後,兩隻狗看似共處一籠相安無事,但先前打牠的那隻狗,頭部卻開始反覆出現輕微傷口,最後頭部竟禿了一塊,但因爲有監視器死角,找不到記仇狗下手的證據,他笑說,自己也是頭一次遇到動物以如此巧妙方式報仇。

不過,記仇狗並沒有因此換籠。因爲李宥明評估,另一隻狗並沒有受到嚴重傷害,也沒有反咬回去,代表記仇狗已經奪回主場,另只狗不敢再惹牠。

新屋收容量750只動物,近來收容狗600多隻,貓100多隻,瀕臨收容上限。李宥明解釋,最近飼主死亡、沿途丟狗的動保案件變多,依照規定,動保案件的動物不能回置,才導致收容量吃緊,此時他們就會調度籠位,儘可能並籠,騰出其他空間。

他指着一個籠子內的四隻狗狗。這四隻狗是同一個飼主,彼此認識,因飼主死亡無人繼續照顧狗,才被送進來。李宥明說,幾天觀察下來,這幾隻狗比較膽小,代表牠們不會積極攻擊工作人員,感情也很好,緊張時會縮在一塊緊密依偎,代表牠們不會互咬。

對李宥明而言,零撲殺之後,工作內容有一大部分都在協調、調度,才能在瀕臨爆量時維持業務正常運轉。不只動保園區需要調度,幾乎每個動保相關課室都在做調度,只是調度對象不一樣,有後送獸醫院、在地居民里長、提供認養的幸福轉運站,而園區人員應對的是收容在此的動物們,「動物關在一起就一定有各種狀況,必然有不可控性。要儘量記住牠有哪些狀況,這樣事情發生纔來得及處理。」

收容所動物生命不再倒數十二夜,許多狗一進來就是住到老死。記者吳淑君/攝影

讓獸醫師加班收拾狗趴殘局的黃色混種米克斯,活潑親人。記者吳淑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