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同狗不同命!臺中狗住五星級套房 臺南狗30犬擠一籠
緊鄰垃圾場的臺南灣裡收容站,是全臺最爆量的收容站,30只犬共處一籠。記者劉學聖/攝影
同樣是流浪街頭的遊蕩犬,卻因爲被送往不同的收容所而有天壤之別的命運。緊鄰垃圾場的臺南灣裡收容站,是全臺最爆量的收容站,僅能容納150只犬,卻硬塞超過800只,30只犬共處一籠。反觀,斥資2億打造的臺中動物之家后里園區,堪稱五星級收容所,近2000坪寬敞基地,僅收容約160多隻犬貓,每隻犬貓均享有獨立空間。
臺南動物之家灣裡站獸醫張倍榕表示,「零安樂死」政策實施前,原收容150只犬隻,現在已經暴增至800只。園區空間配置也被迫持續調整,依據犬隻品種、行爲、個性、年齡與健康狀況等,進行更細緻的分區,「就像小叮噹的百寶袋一樣」,不斷變出空間。
張倍榕坦言,目前收容的800多隻犬隻,能夠開放認養的不到200只,其餘多爲對人警戒心高、不易親近的犬隻,更有近一半的犬隻因曾出現具體攻擊行爲,必須在所內終老。面對「只進不出」的收容困境,每籠原規劃容納10至15只,如今被迫塞進25到30只。
反觀斥資2兩億打造、於2021年啓用的臺中市動物之家后里園區,由知名建築師團隊設計,綠意環繞的園區、以犬隻爲意象的流線型建築,處處可見藝術裝置,堪稱是全臺最美動物收容所,以新穎設計和完善設施,徹底顛覆公衆對動物收容所的髒亂印象。
后里園區採犬貓分流動線規劃,設有犬舍、貓舍、醫療照護區、行爲矯正訓練場、戶外跑道、開放認養區與教育展示空間等。考量到狗貓的習性差異,犬舍採用「兩房一廳」設計,雖是「一犬一室」也兼顧社會化需求,安排兩犬共用一處陽臺,彼此互動又保有獨立空間。從室內活動區到半戶外陽臺,平均每隻犬隻至少擁有4至5坪的生活空間,遠高於一般收容所的標準。
此外,爲考量到貓咪敏感的性格,特別將貓舍設置在基地最南邊、狗設置在最北邊,如此一來狗的聲音便不會驚嚇到貓咪。貓舍同樣採「一貓一室」設計,每隻貓可獨享約3坪空間,配有跳臺、睡牀,還有強調採光的觀景窗臺。優質的收容空間帶動高認養率,甚至出現多間空房閒置、無貓可收容的情況。
臺中市動保處動物收容組組長黃宣憲表示,后里園區以「生命教育基地」爲目標,除了收容動物外,也設有演講廳、會議室等友善動物教育中心,並定期舉辦動保志工培訓、動物論壇等活動。透過明亮整潔的環境與志工導覽,有效降低了民衆對收容所的負面印象,拉近了動保觀念與市民的距離 。
他指出,爲維持后里園區的高週轉率,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源頭減量、強化認養媒合、以及嚴謹的人道處理機制。目標是讓收容動物平均2到3周內順利離開收容所。此外,受惠於園區環境優化與管理措施,目前犬貓整體認養率已穩定維持在7成左右。
臺中市動物之家后里園區提供動物在認養前的中繼站。記者黃仲裕/攝影
臺中市動物之家后里園區提供動物在認養前的中繼站。記者黃仲裕/攝影
臺中后里園區採犬貓分流動線規劃,設有犬舍、貓舍、醫療照護區、行爲矯正訓練場、戶外跑道、開放認養區與教育展示空間等。記者黃仲裕/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