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歐美也缺師 每週改上4天課解套
不只臺灣面對缺師潮,歐美國家也都同樣有找不到老師的問題。九月新學年一開始,法國國家中等教育聯合會便公佈一項關於「教師荒」調查,四分之三國高中面臨師資短缺,數萬名學生在無教師狀態下開學。而國小教師的招聘考試中,一千五百個職缺是「零報考」。
調查還指出,教師職業吸引力低、執教意義流失、薪資低、社會地位下降,是從法國到歐洲的共同危機。
法國曾企圖以提高薪資減輕「教師荒」,但發現薪酬只是冰山一角。法國審計法院研究顯示,違反專業判斷的頻繁教育改革、行政工作沉重、班級人數超載,以及法國公共輿論中的「抨擊教師(prof bashing)」現象,纔是造成教師職業吸引力急速下降的主因。
法國將改革重心放在師培制度,讓教師資格考試提前到大學三年級,並從明年九月起開放大學生修讀跨學科教師課程,增加師資的來源。
同樣面臨教師荒的英國,除了大開師培之門,讓社會人士也有機會執教鞭,也花心思改善現役教師的負擔,包括給予老師更多假期、容許老師一週有兩天「睡懶覺」晚到校,還有學校推出「每週只上四天課」的好康。 這並非英國獨創,美國已有遍佈廿六州的兩千多所學校已改爲每週上課四天。
推動「每週四天工作制運動」的喬·賴爾(Joe Ryle)認爲,如不能解決教師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失衡,即使政府招再多教師,這些教師也隨時會離職。
位於倫敦西部的公立中學諸聖天主教學院,每週爲教師提供兩次休息時間,允許他們在某些早上可晚兩個小時到校。「教學是項需付出努力的職業,要每一天都保持最佳狀態很難。」諸聖天主教學院校長安德魯·奧尼爾認爲,必須像對待精英運動員一樣對待教師,讓他們有充分時間休息。
此外,行政大逃亡不只發生在臺灣。英國也因疫後教育環境重組,學生並班、老師跨域兼課,導致老師身上揹負的行政工作更爲繁瑣,加速離職率。英國想出的方法,是開發AI工具協助老師處理行政與課綱教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