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賴政府未說的真相 火力發電補核能缺口
臺電推動「中火燃氣」改建臺中火力發電廠,第二期規畫新設四部燃氣機組,拆除兩部燃煤機組,但留下六部燃煤機組作爲緊急備援。記者黃仲裕/攝影
根據行政院能源轉型目標,臺灣二○二五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屆時核能發電比重歸零,再生能源比重可達百分之十六,言下之意,火力發電將撐起全國百分之八十四用電需求,當發電火力全開時,民衆除了荷包面臨縮水,恐怕也得付出健康代價。
高成本電力 替代較便宜核電
從行政院規畫可發現,核電歸零後,替代能源第一順位是最貴的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第二順位是次貴的天然氣發電。根據臺電最新公告,今年一、二月的再生能源購入成本每度電五點八一元,天然氣發電成本每度電三元,核能發電成本每度電一點八七元,這種以高成本的電力來替代低成本電力的規畫,將使臺電今年下半年的發電成本高於上半年。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核三廠二號機在運轉情況下,臺電今年至二月底止,加計發電購電及各種營運費用後,每度售電成本已達四點○○○九元,但每度平均電價爲三點四四一三元,今年才兩個月就已虧損一七四億元;今年四月電價又凍漲,加上核電歸零後營運成本增加,臺電虧損勢必大增。
財務惡化 臺電虧損勢必擴大
葉宗洸說,能源政策若不調整,高價購電即無從避免,就算調漲電價也很難解決臺電惡化的財務危機。
不過,臺電發言人蔡志孟指出,二○二二至二○二四年受核電機組除役影響金額約四百億元,對比同期間國際燃料成本暴增,二○二二至二○二三年連兩年翻倍、每年增加成本逾三千億元來看,核電機組除役對財務的影響有限。
行政院的核電除役後電力代替規畫先是再生能源,接着是天然氣發電,原則是優先以無碳再生能源,替代無碳的核電,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近年火力發電佔比的提高,間接揭示了真相。
葉宗洸指出,二○二四年火力發電佔比升至百分之八十三點一六,對照核二廠兩個機組分別是二○二一、二○二三年停止運轉,核三廠一號機二○二四年停機等時間點,「核電發電量減少,火力發電的發電量就會增加,原來政府規畫以再生能源發電來補足無碳電力的缺口,但就是補不了」,當再生能源進度落後,電力供應又要滿足需求時,只能增加火力發電的發電量,空污排放問題就更嚴重。
臺灣非核進程 製表/陳儷方
空污傷身 專家呼籲能源轉型
對此臺電指出,我國電力排碳係數自二○一七年每度○點五五四公斤降至二○二三年○點四九四公斤;臺電火力電廠空污排放則大減近七成,自二○一七年十點九萬公噸降至去年的三點四萬公噸。
而當火力發電加大運轉時,讓人擔憂空污問題惡化。專家指出,空污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大,政府應推動能源轉型,朝淨零減碳目標邁進。林口長庚胸腔內科系呼吸道疾病科副教授主治醫師邱立忠表示,空污對健康潛在影響很多,最直接的衝擊是肺部疾病。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提醒,當空氣品質達「橘色提醒」等級以上,應減少室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