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當十二夜變無期徒刑 零撲殺的「三輸」困境

臺灣零撲殺修法10週年,終止動物收容所十二夜安樂死悲劇,卻釀人、犬、野生動物三輸。記者劉學聖/攝影

臺灣零撲殺修法10週年,終止動物收容所十二夜安樂死悲劇,卻釀收容爆量,最慘的臺南,30犬同籠關到老死;路上游蕩犬成羣頻釀傷人車禍,也成野生動物新天敵,石虎即使上了「躲狗課」,野放仍難逃犬殺。

聯合報採訪團隊歷經3個多月直擊臺中、桃園、臺南遊蕩動物公立收容所,石虎生態熱區,重回國賠案傷心地,更多、更精彩直擊畫面和影音內容,請看聯合報數位版完整呈現。

獸醫表示,零安樂死實施後,園區陷入「只進不出」的收容困境,被迫「像小叮噹的百寶袋一樣」,不斷變出空間,依品種、行爲、個性、年齡與健康等,進行更細緻的分區。

「你覺得凌遲比較糟糕,還是安樂死比較糟糕?」收容所人員這句沉痛反問,道盡臺灣「零撲殺」修法10週年的無奈現況。

到南投集集石虎生態熱區,看到一地的飼料,還有吃飽閒晃的遊蕩犬,同一個鏡頭君拍到石虎,也拍到遊蕩犬,犬殺一觸即發,石虎與死亡的距離是這麼的近,更令人崩潰的是,石虎DNA裡不認爲狗是天敵。

電影監製藺奕的岳母遭遊蕩犬攻擊,驚跌倒地,顱內出血不治,他提起國賠訴訟勝訴,採訪團隊約他重回傷心地南寮漁港,現場仍見遊蕩犬在人羣穿梭,藺奕氣忿的說,十多萬只流浪狗,就像十多萬顆手榴彈一樣,丟到哪就炸到哪。

今年是臺灣零撲殺修法10週年,遊蕩犬管理失當衍生的各種亂象,是該總檢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