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玲代表:要在致富路上帶着鄉親們使勁跑
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陳曦)3月8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東麗區華明街道胡張莊村黨支部書記楊寶玲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作爲一名基層黨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就是要在致富路上帶着鄉親們使勁跑,堅守自己的初心和承諾。
她介紹,胡張莊村過去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有着“蘆葦蕩、鹽鹼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張莊”的先天缺陷,但是也有着“土壤中含大量鉀元素,種出來的葡萄口感甜、味道香”的資源優勢。如何打開鄉村發展癥結、實現全面振興的使命?楊寶玲和鄉親們反覆思考着、掂量着,逐步找到了打開綠色發展之路的“金鑰匙”。
第一把“金鑰匙”,就是讓葡萄藤結出“致富果”。2008年,楊寶玲帶領大夥制定了胡張莊村發展規劃,以葡萄這個優勢產業爲抓手,通過硬化田間道路、疏通溝渠、提升改造電線線路、建設農業生產用房和冷庫、引進大棚種植項目、和葡萄酒廠建立營銷網等措施,打通了農產品向外運輸的“致富之路”。2021年,胡張莊葡萄完成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並被列入全國“一村一品”創建名錄。
第二把“金鑰匙”,就是讓鹽鹼地長出“豐收苗”。胡張莊位於天津市東麗區綠色生態屏障一級管控區內,除有2000畝的葡萄園外,還有3000畝的養殖水面。“我們堅持一手抓葡萄種植,一手抓水產養殖,不斷髮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使昔日的鹽鹼地變爲鄉親們發家致富的‘綠色銀行’。“
第三把“金鑰匙”就是讓“北大荒”種出“幸福花”。這裡紅色底蘊深厚,目前胡張莊村正在深挖各類資源,打造集田園風光、休閒採摘、文化旅遊、教育研學爲一體的“沽上田園”項目,實打實地跑出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度”。如今,胡張莊正在打造農文旅一體的項目。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如今,我已經紮根農村基層40多年,對胡張莊這片土地我愛得深沉,我願意堅守在這裡,和鄉親們一起爲鄉村振興事業,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 楊寶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