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跨境電商交易會8月舉行,首設AI專區、助力特色產業帶出海

廣東正在推動特色產業帶對接跨境電商平臺、服務商資源。

8月1日,廣東省商務廳召開2025年中國(廣州)跨境電商交易會(下稱“跨交會”)媒體通氣會。本屆跨交會將於8月15~17日在廣州舉辦,亮點在於首設跨境電商AI專區、出海社媒專區和合規出海主題專區。

據廣東省網商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劉飛娜介紹,本屆跨交會不僅匯聚了亞馬遜、希音、Temu、沃爾瑪、阿里速賣通等大家熟知的全球性電商平臺,邀請近40家覆蓋全球新興市場電商平臺。比如,拉美地區的美客多、JoomPro,非洲的JUMIA、kikuu,俄羅斯的野莓、Ozon,英國Onbuy、B&Q,德國OTTO,法國樂天,波蘭Allergo,東歐電商平臺eMag,土耳其賀佰獅以及東南亞的Shopee、Lazada等。

廣東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處長鬍昆在會上表示,廣東將優先支持中山燈飾、揭陽服裝、惠州女鞋、江門家電、汕頭玩具、潮州陶瓷、汕尾珠寶、陽江五金、湛江家電、肇慶五金等10個產業帶企業參展,推動其與平臺、服務商資源深度對接。

易達雲集團CEO李勤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伴隨着跨境電商企業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發展,企業對海外倉業務的全面性要求更高了。海外倉業務以前可能就是倉內,現在則是倉內倉外的連接。從卡車的配備到當地的品牌渠道以及售後服務等方面,都成爲跨境電商企業需要考量的地方。

李勤還告訴記者,就跨境電商海外倉業務而言,產品間的差異比較大。例如,燈飾、液晶顯示屏等產品就比較特別,對出海整個鏈條的防撞、包裝、儲存等要求比較高,對海外倉企業專業度的要求高。

記者瞭解到,本屆跨交會共有1000多家優質供應鏈企業、40餘家國內外主要跨境電商平臺,以及近200家生態鏈服務商參展,標準展位數量超過1800個,展會同期將舉辦30餘場行業論壇活動。

海關總署近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其中,跨境電商進出口約1.32萬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繼續高於全國外貿整體水平。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周善青在會上表示,廣東2024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7454億元,佔全國比重超1/3。在製造業大省和外貿大省廣東,跨境電商賣家尋找貨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當前跨境電商面臨較大的內外部環境變化,市場隨之作出因應調整,催生資源重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