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答全運:辦賽事就是辦城市,“城市合夥人”如何激活一座城?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譚硯文 廣州報道
2025年,廣州迎來全運時間。
“辦賽事就是辦城市。”2月20日,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奮力建設品質、品味、品牌融合出彩的現代化新廣州。
正如2025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辦好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是今年的一件大事。對廣州而言,十五運會更是一場重要考題。
一方面,粵港澳三地聯合辦賽,讓這道題尤爲特殊——廣州作爲粵港澳中心城市之一,如何發揮引領作用,彰顯城市辦賽水平和服務能力?
另一方面,這是廣州第三次舉辦全運會,回顧六運會助力天河崛起、九運會帶動城市東進。珠玉在前,十五運會如何實現這座超大城市的轉型發展、向上突破?
在辦賽上,廣州應通過全面、精細的服務,向全世界傳遞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城市則應借十五運契機進行“精緻”改造,豐富市民生活。
從長遠來看,廣州也應藉助十五運會塑造“長遠遺產”,通過城市基礎設施的提升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而辦賽所積累的三地協同機制、志願服務經驗等“軟實力”,更能爲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範本。
賽事將帶來資源流動。乘十五運會東風,廣州已推出“城市合夥人”計劃,在此引領下,廣州不再只是一座城,而是一個全球化資源交互平臺,實現城市與企業的雙向奔赴。
這一次,廣州要做的遠不止辦好一場賽事,而是跳出體育框架,尋求一次向上突破的機遇。
提升辦賽水平和接待能力
一場體育賽事,對城市而言,是辦賽水平和服務能力的雙重考驗。
十五運會這道考題則再上難度,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共同承辦大型體育賽事。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廣州在聯合辦賽中承擔着更多創新與突破的重任。
重擔在肩,如何答好十五運會這道題?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引了方向。
11月9日,十五運會開幕式將在廣州盛大舉行。2025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化落實“體育+藝術+科技”創意方案,精心謀劃、注重細節、全力推動開幕式出新出彩。
“只要開幕式成功了,賽事就成功了一半。”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式運行總監張樹榮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開幕式不僅是體育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體現國家實力和文化的窗口。他透露:“目前全運會開幕式的籌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開幕式主創團隊會將粵港澳大灣區特色的嶺南文化和頂尖的高新科技力量應用於創作中,力求爲大家呈現具有灣區特色的開幕式。”
賽事項目的承辦,是十五運會這場“大考”的重要內容。
保障賽事的順利運行,高效的賽事指揮體系尤爲重要。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構建賽時運行、賽事保障組織指揮體系,高質量完成29個項目競賽組織。
據瞭解,廣州將近40%的十五運會競體項目和近35%的殘特奧會項目。去年底,在第十五屆全運會競賽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廣州賽區執委會代表發言表示,正抓緊組建全運會3個羣衆賽事活動項目、殘特奧會12個項目競委會,並將於今年4月將進入試運轉和測試賽階段。
賽場之外,大量人流、商流因賽事匯聚廣州,廣州將爲五湖四海的遊客創造怎樣的環境?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細緻做好志願服務、餐飲住宿、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安全保障等工作,提升全鏈條接待服務水平。
從志願服務來看,廣州賽區將招募賽會志願者約1.4萬人,同時計劃招募城市志願者逾3萬人;餐飲住宿方面,簽約酒店將承擔起廣州賽區接待嘉賓、提供住宿、餐飲等一系列接待服務的重要任務;交通運輸方面,無論是公共交通的加密,還是交通管理的精細化,都將確保遊客在廣州的出行便捷順暢。
更重要的是,廣州作爲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將承擔三地協同的更多任務。
就在廣州兩會召開期間,香港消防處及五工協會代表團訪問廣州賽區執委會,雙方交流了賽事組織、消防安全保障、醫療應急救援等方面,探討了可能面臨的突發事件應對、跨區域協同救援等議題,進一步強化粵港兩地在賽事期間的應急救援協同合作,優化合作機制。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總商會副會長馬春欣認爲,廣州應藉助十五運會塑造“長遠遺產”,借辦賽探索的三地協同機制、志願服務經驗等“軟實力”,將爲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範本。
“精緻”改造提升城市品質
十五運會不僅是體育盛宴,更是廣州實現城市轉型升級的支點。
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城市品質提升,高標準完成全部競賽場館升級改造,打造一批綠色場館、智慧場館。推進城市公共標識系統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精緻場館、精緻賽區、精緻街區。
目前,廣州市負責改造的23個場館中有6個已經提前完成驗收移交。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日前走訪廣州體育館瞭解到,該館採用智慧場館科技進行數字化升級,並且增加完善了各類無障礙設施。
與場館改造同步進行的,還有城市公共空間的改造。
據瞭解,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正積極進行精緻場館、精緻賽區、精緻街區建設工作。例如,將場館內綠地與街道無縫銜接,實現城市內外空間融合,爲市民提供多功能的休閒活動場所,提升城市空間使用率。
辦賽所需的城市改造與提升,不僅是廣州產業實力的全面檢閱,更是不斷推動產業的優化升級和創新發展的全新機遇。
一方面,十五運會創造的諸多機遇將推動體育產業自身的發展。例如,場館等基建設施的升級背後是體育產業鏈的擴容,智慧場館建設將帶動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爲未來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樣板窗口。
2025年是廣州市“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廣州體育產業規模突破2500億元的目標之年。十五運會正是撬動體育產業增長的鑰匙,從體育裝備製造到賽事運營,從體育培訓到體育傳播,推動構建完整的體育產業生態,提升體育產業在城市經濟中的比重。
另一方面,體育產業的“高黏性”將帶動其他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融合”已成爲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詞。
廣州市政協委員、民進廣州市委會委員、北京大成(廣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繼承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體育+”新業態的不斷涌現,不僅創造新的消費場景,滿足市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還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爲城市經濟注入新動力,從而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品質內涵。
“城市合夥人”推動廣州升級
回顧六運會、九運會、亞運會,無一不是推動廣州城市轉型、助力發展實現向上突破的關鍵契機。
這一次,廣州的目標遠不止成功舉辦一場賽事,更重要的是以更爲長遠的視角,探尋推動城市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創新實施“城市合夥人”計劃,積極推進市場開發,攜手加強在穗戰略合作與投資佈局。
日前,廣州市政府正式推出“城市合夥人”計劃,乘十五運會東風,面向全球徵集戰略合作伙伴、超級合夥人、城市夢想家、城市推廣大使四個類別的“城市合夥人”。
也就是說,企業、機構、人才皆可成爲城市發展的“股東”。
正如《廣州“城市合夥人”計劃專項工作總體方案(試行)》新聞發佈會上所說,廣州推出“城市合夥人”的目標是統籌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將“經營城市”理念貫徹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快構建“市場+資源+應用場景”的資源合作與招商引資新模式。
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譚建湘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城市合夥人”計劃超越了賽事本身,將賽事與城市發展的企業資源、市場資源、平臺資源有機結合,爲城市帶來更大的發展動力和空間,對未來辦賽形成了很好的借鑑意義。
在過去,“招商引資”曾是城市發展的關鍵詞,但廣州的“城市合夥人”計劃卻跳出了傳統邏輯:搭建平臺,構建共生關係,讓城市真正成爲多元主體共建共治的有機體。
一方面,以對資產、資源深挖潛力的形式,促進公共服務領域市場化運營,推動財政改革不斷深入,爲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爲合夥人積極對接資源,策劃參觀考察路線,量身定製投資策劃書,創造宜商興業的營商環境,充分釋放稅惠紅利,提供發展的良好土壤。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葉林認爲,通過創新城市建設、運營、管理的方式來推進城市發展,是廣州轉變超大城市發展方式、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體現。
十五運會作爲大型體育賽事,涉及場館建設、城市基建升級、文體旅推廣等各個方面,同樣正是廣州實踐“城市合夥人”理念的重要試驗田和展示窗口,讓企業借勢成長,讓城市IP升級。
可以預見,廣州“城市合夥人”遠不止是招商層面的升級,而是一場城市運營模式的深刻變革,將“賽事IP”轉化爲城市轉型發展的新引擎,爲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廣州方案”,指引城市發展的全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