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不利臺積電?外媒震驚川普重建半導體手段:臺灣政府被跳過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川普。(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川普上週在白宮會面,宣佈再加碼1000億美元(約3.3兆元新臺幣)投資美國,《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撰文指出,川普「矽治國方略」(silicon statecraft)令人不安,該過程的非正式、臨時性和公司特定性質,利用了美國政府和外國公司之間的權力不對稱,臺灣政府扮演的角色不明確,也讓臺積電處於嚴重不利地位。
報導指出,這不是美國政府第一次如此積極地干預和重塑半導體業,在1980年代也發生類似情況,當時雷根政府對日本採取果斷行動,以應對其在半導體行業的影響力日益成長。在1980年代後半期,雙方簽署對日本不利條件的《日美半導體協定》,形同美國向日本發動半導體貿易戰,日本企業因此逐漸喪失競爭力,市佔也下降到1成左右。
川普則以「美國優先」爲框架,他對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干預主義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與雷根過去的策略相似,同樣採取包括單邊關稅在內的激進政府幹預措施,這兩屆政府都認爲,技術領導地位對美國的經濟復原力和軍事霸權很重要。
分析川普與雷根之間的關鍵區別在於,雷根的做法主要透過政府間談判和正式協議進行,並藉助反傾銷措施和關稅等手段,反觀川普則是在政府模式以外開展工作,他繞過臺灣政府,直接與臺積電合作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報導認爲,與1980年代日本政府不同的地方在於,臺灣政府顯然沒有參與相關討論,直到臺積電投資案達成一致共識後幾天,臺灣總統賴清德才在魏哲家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就此事向臺灣民衆做出遲來的解釋。
臺灣政府延遲迴應凸顯了缺乏透明度,主因所扮演的角色不明確。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臺積電在白宮宣佈的投資,幾乎沒有給臺灣政府任何事後審查的餘地。
值得擔憂的是,川普「矽谷治國方略」令人不安,首先,該流程的非正式、臨時和公司特定性質,川普與臺積電之間的聯繫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但也讓臺積電處於嚴重不利地位,缺乏政府在高風險談判中會使用的討價還價和政治影響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