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也是戰鬥力?美媒分析波音X-32戰鬥機競標失敗原因

參考消息網2月6日報道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月31日發表一篇文章,標題爲《波音的X-32戰鬥機是一隻醜陋的鳥》,作者是哈里森·卡斯。內容編譯如下:

當年爲參與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的競爭,波音公司開發了X-32作爲技術展示機。當然,最終獲得合約的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X-35,它後來變成了F-35“閃電”Ⅱ型戰鬥機。

現在問題來了:在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的競爭中,X-32的醜陋外形是否讓勝利的天平向X-35傾斜了呢?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在潛意識層面產生了影響。

X-32被描述爲只有它的母親纔會喜愛的飛機,這指的是這款飛機笨拙的外觀。是什麼讓X-32看上去如此與衆不同?

首先是進氣口。X-32的進氣口既不是圓形、方形或矩形,與傳統進氣口也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它看上去像一張嘴,下脣突出的大嘴。這種設計或許很實用——但卻不好看。

與之對應,X-32的機身非常矮胖和寬大。大多數戰鬥機有着線條流暢的優雅機身,而X-32的機身則是圓滾滾的。從進氣口到機身,飛機整體看上去像一條鯨鯊——鯨鯊無疑是一種美麗的生物,但這種外形在航空領域缺乏吸引力。

最後,X-32使用了三角翼,這強化了飛機厚重、寬大和笨拙的感覺。

表面上,X-32在聯合攻擊戰鬥機競標中失敗的主要原因與它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性能有關。X-32的問題在於,在較低的高度上執行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時,排氣管排出的熱氣會流回到主發動機,這影響了發動機的推力並導致發動機過熱——一種具有潛在危險的性能下降。

未能拿下聯合攻擊戰鬥機合約標誌着波音公司遭遇重大挫折,因爲該合約涉及的飛機數量估計在3000至5000架之間,而且生產出的飛機向世界各地的盟友出口。事實上,聯合攻擊戰鬥機合約是自輕型戰鬥機計劃(前一代戰鬥機計劃,投產機型爲F-16和F/A-18)以來涉及飛機數量最多的戰鬥機生產合約。

因爲競標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失敗,所以波音只生產了兩架X-32。最終,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中標方贏家通吃,把樣貌怪異的X-32推到了航空史的邊緣。(編譯/楊新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