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黨委書記再提“倒查十年”:從嚴從重、絕不手軟
據廣西日報報道,7月8日下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在深入河池市南丹縣開展蹲點調研前,先後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調研,瞭解全區有色金屬及關鍵金屬資源分佈、產業發展和涉重金屬污染整體情況,研究部署推進我區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陳剛認真聽取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工作彙報,詳細瞭解全區有色金屬及關鍵金屬資源分佈、“採選冶”生產工藝及對環境的影響。他指出,廣西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有色金屬之鄉”,全區有色金屬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從低水平發展逐步向高水平邁進,爲廣西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隨之產生的涉重金屬污染問題教訓非常深刻。要立足我區有色金屬資源優勢,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客觀理性總結經驗做法,深刻汲取教訓,對涉重金屬污染問題既不能熟視無睹、放任自流,也不能因噎廢食,只踩剎車不踩油門,既不能麻木不仁,也不能病急亂投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能想着畢其功於一役,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擊鼓傳花,必須認認真真、紮紮實實抓好排查整治工作,紮實推動有色金屬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
隨後,陳剛來到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詳細瞭解我區涉重金屬污染排查整治工作情況。他強調,抓好生態環境保護,解決好廣西涉重金屬污染問題,是廣西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和“高分項”。要進一步深化對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堅持標本兼治,以“治標”爲“治本”贏得時間,落實好生態環境部提出的“查、評、改、治、防、管”六字指導意見,填補監督執法漏洞,堅決打擊和關停一批“小散亂”企業,進一步優化全區有色金屬產業佈局。要重典治亂、猛藥去痾,紮實開展非法採礦和涉重金屬污染問題倒查十年專項行動、涉黑涉惡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糾治生態環境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從嚴從重查處違法偷排、漏排企業,發現一個查處一個,決不手軟,讓不法分子無處遁形,進一步形成高壓嚴打的強大震懾,切實守護好八桂大地的山水之美。
陳剛強調,要結合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聚焦統籌建好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兩個生態”,樹牢“實幹爲要、創新爲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鮮明導向,發揮好政府引領作用和市場資源配置作用,既發揮好政府這隻“有形之手”,也使用好市場這隻“無形之手”,科學施策、標本兼治、疏堵結合,穩紮穩打、步步爲營,積極加強與東盟國家在礦業領域合作,匯聚科研、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等各方面資源要素,堅決打贏打好涉重金屬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總體戰、持久戰,集各方之智走出一條廣西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讓“有色金屬之鄉”真正成爲戴在廣西頭頂上的“皇冠”。
此前,5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召開。陳剛在會上提到,對非法採礦和涉重金屬污染問題開展倒查十年專項行動。
重金屬污染問題是關係羣衆身體健康和民生福祉的生態環境短板。“十四五”期間,廣西曾被指出,部分尾礦庫、廢棄礦山、歷史遺留廢渣等污染治理不到位,存在環境安全隱患。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近年來,廣西持續推動問題整改,但截至目前,廣西部分歷史遺留礦區生態環境尚未得到有效修復。
今年5月10日至5月1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廣西專題調研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黃潤秋指出,要“充分認識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抓好涉重金屬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查清底數,加強風險評估,堅持立行立改,突出源頭預防,實施分類整治,做好兜底監測”。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