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靈模式”走向全國! 政企合作BLOF生態種植成果豐碩
原標題:“廣靈模式”走向全國! 政企合作BLOF生態種植成果豐碩,打造富民產業樣板
盛夏正值吃瓜季。8月12日,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政府聯合百果園在京舉辦“靈土育佳果、夏瓜最廣靈”西甜瓜上市推介暨百果園BLOF技術入選國家級農業主推技術發佈會。此次發佈會聚焦廣靈西甜瓜產業升級成果,展現了科技創新與政企協作如何破解傳統農業困境,爲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複製的“廣靈模式”。
廣靈的“甜蜜煩惱”:優質產區深陷“遊牧式”種植困局
廣靈縣本是西甜瓜生長的“天然寶地”。當地年均日照近2800小時,西瓜種植季(5月至9月)平均晝夜溫差達15℃,沙壤土硒含量更是國標的1.8倍,多項自然條件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爲西甜瓜積累糖分、提升品質奠定了絕佳基礎。
然而,傳統種植模式卻讓這一優勢難以充分發揮。長期以來,西甜瓜等特色農作物種植面臨嚴重的連作障礙:在同一塊土地連續種植2年以上,會導致土壤惡化、病蟲害頻發,農作物生長條件急劇下降。農戶爲維持產量,不得不每隔兩三年就搬遷更換種植地,形成“遊牧式”種植模式,既無法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經營,也制約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BLOF技術:土壤改良的“金鑰匙”,破解產業痛點
針對這一行業難題,百果園引進併成爲自主知識產權的太陽熱能結合堆肥處理改良土壤技術(BLOF技術)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該技術是一種生態和諧型、環境友好型的生物改良技術,通過集成體積法測量土壤養分、精準施肥軟件開發、太陽熱養生處理病害土壤等創新手段,從根本上改善土壤健康狀況。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原副主任、中國腐植酸協會副會長李榮研究員介紹,BLOF技術能有效解決土壤板結、酸化、農藥污染、有害重金屬污染等土壤退化問題,尤其對破解連作障礙效果顯著。2023年起,農業農村部耕保中心牽頭,百果園技術團隊在連作障礙嚴重的北京、上海西瓜基地開展試驗,數據顯示:土壤鹽分消減35%,有益菌羣提升42%,根結線蟲滅殺率81%,秋茬西瓜自根苗成活率達92%。
技術帶來的改變是全方位的:土壤健康度提升後,農作物吸收營養更充分,品質和產量顯著提高;同時,健康的土壤減少了農藥、除草劑的使用,降低了種植成本,提升了農產品商品率,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截至2024年底,BLOF技術已在寧夏、雲南、浙江等多個省區推廣,改良土壤面積接近3萬畝,併成功入選國家級農業主推技術。
政企協同打造“廣靈模式”:從技術落地到產業振興
爲讓優質產區擺脫“遊牧”困境,2023年起,廣靈縣委縣政府以工業化思維佈局農業產業,與百果園深度合作,將BLOF技術引入當地西甜瓜種植,共建全國首個應用該技術的大型西甜瓜常年種植基地。
政府搭臺:築牢“制度基建”。廣靈縣政府發揮引導作用,投入5000萬元資金,撬動企業投資1.3億元,推動土地流轉、建設育苗基地、品試中心、產地倉等配套設施,爲產業升級提供基礎保障。同時,通過金融貼息、冷鏈物流支持等政策,降低企業和農戶的參與門檻,激發產業活力。
企業賦能:強化“產業基建”。百果園則依託技術與產業鏈優勢,爲廣靈西甜瓜產業注入核心動能:提供BLOF技術體系支持,指導農戶科學改良土壤;利用自身品牌影響力和銷售網絡(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大市場”及電商渠道),打通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鏈條;推動構建“種植管護—技術服務—分揀包裝—物流銷售”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提升產業整體效率。
成果與推廣:目前廣靈BLOF技術種植基地已達5000畝,帶動周邊農產品基地近10萬畝,拉動5000多戶農戶穩定增收,直接吸納就業超千人,並帶動產地倉儲、冷鏈物流、肥料加工等關聯產業發展。廣靈縣委書記董雄偉表示,當地西甜瓜已成爲百果園銷售渠道的優質主推產品,在全國市場站穩腳跟。
這種“政府搭臺、市場導向、全產業鏈協同”的“廣靈模式”已開始向全國複製。在寧夏中衛,政企聯合打造的BLOF生態種植硒砂瓜基地,爲當地農戶帶來每畝500-1000元的增收。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王小兵評價,這一模式是農業科技創新紮根鄉土、助力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爲同類地區提供了可借鑑的範本。
未來,廣靈縣與百果園計劃進一步打造3萬畝西甜瓜及水果型蔬菜園區核心區,讓“廣靈模式”惠及更多產區,以技術創新與政企協作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