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通勤影響法國人心理健康 步行壓力最小

一項調查顯示,通勤影響法國人心理健康,30%的在職人員和學生認爲每天乘坐公共交通會對他們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01一種隱形的心理壓力來源

《赫芬頓郵報》法國版報道,趕公交、火車或地鐵,擠在人滿爲患的車廂中、因爲延誤而被困在車站……這些情景乍看之下或許影響不大,但當這些困難每天都在發生時,就會對通勤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小的影響。

這是智庫Terram研究所近日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研究指出,通勤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盲區”。不論是在“距離遙遠、服務設施稀缺、基礎設施不足”的鄉村地區,還是在“密度過大、交通飽和、噪音、過度擁擠”的城市地區,交通問題都嚴重影響着人們的心理平衡。

調查顯示,41%曾經歷抑鬱症狀的人認爲日常通勤是抑鬱的部分來源;這種感覺在經歷過壓力、焦慮或“職業倦怠”(burn-out)的人羣(43%)中更爲明顯;在服用抗抑鬱藥的患者中,這一比例爲44%;在曾出現過強烈憤怒情緒的人中,比例爲46%。

02並非人人承受相同壓力

壓力感受因人而異。在認爲通勤影響自身健康的30%在職者和學生中,35%年齡在18至34歲之間;而在50至64歲羣體中,僅有22%有此看法。

居住在城市的通勤者(39%)比居住在農村地區的通勤者(30%)壓力和焦慮更大。幾乎每兩個城市居民中就有一人(47%)提到普遍性疲憊(農村居民爲45%),38%感到心理負擔過重(農村居民爲34%),29%表示有憤怒或易怒情緒(農村居民爲22%)。另一方面,更多農村居民認爲交通費用過高(43%,城市居民爲35%)。

研究還關注了部分羣體所面臨的額外困難。例如女性,56%的35歲以下女性表示在通勤時沒有安全感(整體平均爲43%)。

此外,單親家長所面臨的心理疲勞、壓力或睡眠問題也高於平均水平。43%表示通勤會讓他們出現強烈憤怒,甚至有暴力行爲,相比之下,無子女人士中這一比例爲22%。

這些困難讓許多使用者感到“因缺乏適合的交通工具而被困家中”。54%的城市居民和47%的鄉村居民表示,生活安排被交通所主導;59%覺得自己在出行問題上無能爲力。57%的受訪者認爲,交通不便限制了他們的生活前景;53%的城市居民和46%的鄉村居民因此放棄某些活動。

03最不令人焦慮的出行方式:步行

並不是所有通勤方式都同樣令人焦慮。日常使用的交通方式不同,壓力感受也大不相同:火車(28%)、公共汽車或拼車(30%)、騎自行車(32%)以及地鐵或有軌電車(34%)都會產生很大壓力,而步行(14%)與開車(17%)的壓力則較小。最令人焦慮的交通方式是機動兩輪車(40%)、滑板車(41%),尤其是共享汽車(49%)——這是一種汽車租賃模式,用於人們短期內租車,往往按小時收費。

步行不僅壓力最小,也是最令人愉悅的出行方式。73%的步行者表示比開車更享受;71%認爲步行減壓效果更好。騎自行車也大受歡迎:79%的人認爲比開車更愉快,68%認爲它更減壓。

(歐洲時報/秋狸 編譯報道)

編輯:晴

點在看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