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認證吃魚防心臟纖維化 6種低汞魚可安心食用

魚類不僅是優質蛋白質,還富含EPA與DHA,能爲人體帶來諸多好處。(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魚類不僅是優質蛋白質,農業部漁業署更引述日本研究指出,其所富含的DHA、EPA有抑制心臟纖維化等潛在作用,但要持續攝取才有效。然而,很多人擔心吃魚吃到重金屬,建議可改爲食用高含量EPA與DHA、總汞含量低的魚種,包括鯖魚、鯡魚、鯷魚、鮭魚、鱒魚及沙丁魚等,就能大幅降低汞中毒問題。

漁業署在官方粉專發文表示,日本城西大學藥學院副教授片倉賢紀受日本DHA、EPA協會邀請進行「抑制心臟纖維化」演講,說明其以老鼠進行的實驗結果顯示,DHA可抑制與慢性腎衰竭有關的視網膜損傷與認知能力的下降;且DHA與EPA也有抑制心臟纖維化與改善慢性腎衰竭所引發的血脂異常潛力。不過,相關抑制及改善效果也只有持續攝取DHA及EPA纔有效。

此外,漁業署提到,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所屬老年學社會科學研究所老化疫學研究部部長大冢禮也受協會邀請進行「地區居民之DHA、EPA與花生四烯酸(ARA)攝取量及認知功能的關係」專題演講。

該研究調查了中心所在地的愛知、大府市周邊40~79歲的對象後,結果認爲每週應攝取2次以上富含DHA、EPA食物;此外,ARA攝取量越多者,其腦中總灰白質與額葉皮質體積的萎縮就越受到抑制。因此,鼓勵民衆應適當攝取富含DHA、EPA、ARA的肉、魚、卵等動物性食品。

即便吃魚好處很多,但很多人常聽聞「深海魚含汞,吃魚要適量」的說法,到底是否爲真?漁業署則說明,中大型的洄游性魚類生命週期長,且又位居食物鏈較高層的消費者,因生物的累積效應及食物鏈中的能量傳遞,導致魚體內含汞濃度較高屬自然現象。

若會擔心者,漁業署建議,可改爲食用高含量EPA與DHA、總汞含量低的魚種,例如鯖魚、鯡魚、鯷魚、鮭魚、鱒魚及沙丁魚等,對腦部發育與心臟血管疾病的預防可提供助益。只要避免長期食用同一種魚類或長期在同一魚販購買漁產品,自然不會有中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