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當「邊緣人」其實更快樂 好朋友幾個就夠了
▲點頭之交這種弱連結,也有很多好處,別一直被認爲自己是邊緣人。(圖/AI製圖、pexels)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很多人都會焦慮「朋友好像不多,聚會也常常不是核心人物」。可是真要這麼在意嗎?事實上有專家指出:多數時候「當邊緣人」反而能讓生活更快樂。好朋友幾個就夠了,其他人保持「點頭之交」或「偶爾聯絡」的距離,其實會讓你生活更輕鬆。
假設你每天去便利商店時店員總是認得你,會笑着對你說「今天還是老樣子嗎?」就是這種小小的互動,雖然不是深交,卻能讓人心情好上一陣子。或者在健身房裡,你跟某個常碰到的會員並不熟,只是偶爾聊上幾句,卻能帶來一種「我不是孤單一個人」的感覺。其實這些就是「邊緣友誼」的力量。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心理學教授 Gillian Sandstrom 的研究指出,這些「弱連結」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即便不是親密朋友,和他們互動也能減少孤立感,甚至讓人更有歸屬感。早在1973年,社會學家 Mark Granovetter 就在《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這篇經典論文裡提出,這些非核心關係能帶來新觀點和新機會,是社交網絡裡不可或缺的一環。
所以如果你常覺得自己只是羣體中的「邊緣人」,像是大聚會你會受邀,但小圈圈的活動不會找你這種,但你大可不必難過,因爲真正能陪伴你走長遠的,本來就只有幾個好朋友。
而那些周邊的朋友,包括前同事、鄰居、孩子學校的家長、甚至咖啡廳裡常碰到的熟面孔等等,雖然不是摯友,卻能在日常生活中注入輕盈的快樂,像一種不費力的小確幸。擁有核心好友讓我們有依靠,邊緣友誼也能讓日常更有溫度。學會欣賞這些「邊緣」互動,你會發現,其實不必人人都是好朋友,當邊緣人生活反而自在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