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撩亂!臺北市1路段200米距離塞27面交通指示牌!議員憂增交通風險
臺北市有路段短短200公尺硬塞27面路牌,駕駛眼花撩亂!北市議員陳宥丞接獲陳情,憂心若路牌密密麻麻,不但無法導引,還會分散注意力,反倒成交通風險和用路人負擔。圖/陳宥丞辦公室提供
臺北市有路段短短200公尺硬塞27面路牌,駕駛眼花撩亂!北市議員陳宥丞接獲陳情,表示臺北市信義路往基隆路北向被塞太多標誌牌面,憂心若路牌密密麻麻,不但無法導引,還會分散注意力,反倒成交通風險和用路人負擔。
臺北市交通局交工處表示,信義、基隆路段交通牌面,包括有大貨車禁行、還有車道管制牌面、路名牌、停管處牌面等,甚至同一種禁制牌面也掛好幾面,交工處檢討後,會將部分牌面減量,並且清晰可見,目標是希望能減半。
民衆黨議員陳宥丞接獲陳情,有駕駛行駛臺北市信義路往基隆路北向的車行地下道前,因爲多達20多面交通牌面,密密麻麻令駕駛人看得眼花撩亂,不僅看不清楚,還可能分散注意力。
陳宥丞說,民衆駕駛車輛行車時,要注意行人、標線、紅綠燈、導航等資訊,如果路上的路牌密密麻麻,繁雜又重複,不但無法導引,還會分散注意力,增加事故風險。民衆陳情的這個路段,經他進一步統計,發現短短200公尺竟塞滿27面之多的路牌,提供14種訊息,還外加會不斷變換內容的電子資訊牌。
陳宥丞問,依照行車速度,這十多秒的路段,駕駛要如何消化?結果就是「該看的沒看到」,過多資訊等於沒有資訊,反倒成爲交通風險和用路人負擔。
交通局交工處表示,對於基隆路地下道前的牌面過多,目前檢討後,將由27面減到14面,減少一半,移掉多餘紅底白字牌、重複速限牌、測速告示,把路名牌分開並對齊車道方向,明確標示各車道目的地,還會重新檢視限高和電子資訊牌的位置。
陳宥丞也要求交通局「不能只做一段就收工!」也需盤點全市高資訊密度路段,並從人因工程的角度出發探討,檢視高密度牌面的路段,臺北要的不是更多的路牌,而是駕駛一眼就能看懂的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