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陽春:升學競賽“雙豐收”學生畢業出路廣

原標題:陽春市抓好中職院校建設,以產業爲導向培育技能型人才(引題)

升學競賽“雙豐收”學生畢業出路廣(主題)

南方日報記者 羅天 通訊員 譚越 曹盤峰 文/圖

隨着國家對職業教育愈加重視,近年來,陽春市以中職院校建設爲抓手,以重點產業爲導向加強技能型人才培養。

近日,陽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下稱“陽春中職”)傳來捷報:在廣東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統一考試(職教高考)中,該校19名學子被本科院校錄取,超過歷年錄取人數總和,文化科總分上本科線達34.8%,大專上線率連續五年達99%以上,實現突破性增長,創陽江市中職學校本科錄取率新高。

同時,在2025年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該校學子斬獲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創下近年參賽最佳戰績,成績位居粵東西北地區中職院校前列。

升學與競賽“雙豐收”,取得一系列亮眼成果的背後,是陽春中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產教融合的生動實踐。陽春中職以“成人、成才、成功”爲教育特色,通過升學拓渠、競賽賦能、產教融合三大引擎,在職業教育賽道上加速向前。

升學拓路

打通學生上升通道

推動中職升學渠道拓寬,既是紓解中考“分流”焦慮的關鍵舉措,更是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從國家層面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職普同等重要”定位,職教高考制度通過“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體系重構升學標準,爲技術技能人才打通更多升學渠道。

近年來,陽春中職持續優化職教高考備考體系。2025年,該校針對“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模式,組建了由骨幹教師、行業專家組成的備考團隊,通過分層教學、個性化輔導和模擬實戰訓練,助力學生實現升學夢想。

中職升本科不單隻看文化分,還需要校考、證書三結合。2025年,陽春中職的計算機應用、幼兒保育、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服裝設計、中餐烹飪等專業共47名學生參加本科校考,共有19人被錄取,其中1名學生還獲得校考第一名的好成績。

作爲廣東省中高職貫通培養試點院校,陽春中職與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學院4所高校開展三二分段試點專業。學生先在陽春中職學習3年,通過轉段考覈後在對口大專院校再學習2年,5年時間可以取得全日制大專學歷。此外,陽春中職正在與廣東海洋大學謀劃共同開展2025年七年一體化中本貫通培養改革試點工作,具體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近兩年,陽春中職通過三二分段培養向高職院校輸送517名學生,其中許多學生獲省級技能競賽獎項。目前,該校三二分段合作專業已擴展至14個,年均向高職院校輸送優質生源近400人,升學率達90%,爲區域產業升級輸送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競賽賦能

培育優秀技能人才

3月13日,2024—2025學年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中式烹飪項目(團體賽)落下帷幕,陽春中職22級烹飪三二分段班的學生以一桌“漠陽膳韻養生宴”征服了現場評委,從全省51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二等獎(全省第九名)。

比賽中,該校學生深入挖掘陽春當地特色食材,如藥用價值極高的春砂仁、粉糯的陂面淮山、肉質鮮美的圭崗凼仔魚、營養豐富的狗仔豆和雲簾鴨等食材,巧妙地將這些食材與粵菜烹飪技法結合,打造出一桌既美味可口,又兼具食療功效的養生盛宴。

職業技能競賽已成爲推動中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競賽機制有效融合了理論與實踐,通過“崗課賽證”融合培養模式,將企業真實生產任務轉化爲競賽項目,促使產業需求與人才培養同頻共振。

此外,陽春中職學生在2024—2025學年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汽車維修項目(團體賽)中獲二等獎(全省第十名),在“產品數字化設計與開發”團體賽項目中獲二等獎,成爲該校以競賽賦能人才培養的又一印證。

近年來,陽春中職構建了“校級—市級—省級”三級競賽培養機制,將競賽標準融入日常教學,有效提升了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陽春中職深入貫徹“以賽促教”的教學理念,自2015年至今已累計組織1000餘名學生參與省市各級人工智能類競賽,相繼在第五屆國際青年人工智能大賽智能機器人工程應用賽、省學生信息科技創新大賽、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高水平賽事中榮獲一等獎12項、二等獎36項、三等獎88項。通過以賽促學,學生們以紮實的專業功底、突出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廣受用人單位好評。

產教融合

校企共建實踐基地

近日,記者走進陽春中職“智能製造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內看到,學生們正專注地操作着數控車牀,爲某知名咖啡機品牌生產一批304不鏽鋼材質的金屬旋鈕零件。只見同學們熟練地調用預先編制的代碼程序控制機牀主軸,硬質合金刀具在冷卻液飛濺中切削出旋鈕的防滑紋路,不一會兒就生產出一批成品。

在專業教師與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學生們不僅需要掌握數控編程、多工序協同加工等核心技能,還需運用軟件優化刀具路徑,縮短單件加工時間,提升良品率。這種“產教融合”的實踐模式,使學生在真實生產情境中錘鍊出從圖紙解讀、工藝設計到質量管控的全鏈條能力。

數控機牀是陽春市的主導產業之一。爲深化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對接,陽春中職與陽春乾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校內共建“智能製造產教融合實踐基地”。該基地由企業工程師與學校教師聯合授課,根據企業用人需求,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基地將承接企業真實生產項目,學生可參與產品研發、設備調試等環節,畢業後優先入職企業技術崗位。

當天,在陽春中職的工業機器人實訓室裡,22級數控三二分段班的學生正在一絲不苟的組建機器人。教室另一邊,另一名學生正以程序控制一架小型無人機穩穩升空,沿預設路線繞過模擬廠房障礙物,並精準降落在目標區域。

陽春中職機械電子部部長李永良表示,該校機電部總共有四個專業,涉及數控、模具、工業機器人等領域,主要培養學生對於AI機器人的興趣,爲他們以後的工作打好紮實的基礎。

據悉,陽春中職自2015年起便着力打造人工智能教學團隊,系統構建人工智能課程體系,開設人工智能基礎、Python程序設計、光機電一體化設備安裝與調試、智能設備安裝與調試等人工智能相關的課程。學校還積極開展“人工智能進校園”系列活動,組織專業師資團隊赴22所中小學進行職業啓蒙教育和科普宣傳,累計服務師生達2000餘人次。

近年來,陽春中職培養了一大批職業崗位技能型人才,成爲助推陽春製造業智能化轉型的“智”造基地。作爲廣東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單位,該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羣、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羣獲省級高水平專業羣立項建設。學校堅持黨建引領,全面提升辦學核心指標,成爲“支撐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辦學實力位居粵西前列”的中職學校。該校共取得涵蓋學校、專業、課程與教材、教學名師與教學團隊、技能競賽、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榮譽和成果262項,其中國家級48項、省級214項。

陽春中職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將持續深化“職教高考+三二分段+技能競賽+產教融合”四位一體育人模式,推動專業鏈與產業鏈精準匹配。目前,該校2025年招生工作即將啓動,預計爲區域產業發展培養超2500名技能型人才。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