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引進非洲「生命之樹」成功存活兩棵 壽命最長可達5000年

▲被譽爲非洲「生命之樹」的猴麪包樹。(圖/翻攝光明網,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廣東湛江麻章區18年前引進的非洲「生命之樹」猴麪包樹,如今已成功存活並結出果實。當地一處約千畝的猴麪包樹林,目前已有兩棵達到結果要求,其中一棵樹掛果超過200個,每顆重量十多斤,單株最高產量可達百餘個果實。專家指出,湛江氣候與土壤條件甚至比非洲原產地更適合該樹生長,果實品質亦相當優良。

《光明網》報導,湛江合作社負責人林榮振2007年從馬達加斯加引進猴麪包樹苗,最初僅有手指粗細,如今已長到三人合抱不攏。

林榮振透露,經多年篩選培育,已挑選出高產優質的母樹,後續更多樹木將逐步結果。他並嘗試在廣東河源等地試種,但效果仍以湛江最佳。

據瞭解,猴麪包樹原產於非洲,不僅可供食物、飲水的來源,甚至還可以住人,因此,被譽爲「生命之樹」,壽命最長可達5000年。其樹幹粗壯能儲水,果實成熟後果肉乾燥,外觀似麪包,常吸引猴羣採食,因而得名。

至於猴麪包樹的果肉還可曬乾研磨成粉,混入粥、麥片、優格中食用,也能作爲湯料增稠或製作麪包、餅乾與蛋糕,兼具營養與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