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佈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全文)
觀點網訊:8月1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有效期至2028年12月31日。
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全文:
爲貫徹落實《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搶抓商業航天和衛星互聯網發展的戰略機遇,堅持市場化導向和應用需求牽引,充分發揮廣東省終端應用場景豐富、產業配套齊全、市場機制完備等優勢,構建發射牽引、星箭互促、空地服務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商業航天產業生態,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佈局完善商業航天空間基礎設施
(一)支持衛星星座建設。支持企業投資建設針對民商用領域的衛星星座,爲項目申報覈准提供“綠色通道”服務,給予衛星頻軌資源協調保障支持。支持企業在粵發展衛星網絡、星座建設,鼓勵各地市加大對衛星星座建設的支持和投入。對於組網成功並投入運營的企業,省有關部門將研究事後獎勵等支持措施,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行業市場競爭力,培育帶動相關產業集羣和創新生態。(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部署地面站網配套設施。支持企業面向商業衛星運營需求推進衛星接收站網、測控站、信關站等地面站網節點建設,鼓勵企業進行全球地面站網節點佈局,按照投資總額給予10%的資金支持,單個站網節點支持資金不高於200萬元,單個企業年度累計支持資金最高1000萬元。(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企業聚焦可重複使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新一代低成本衛星和關鍵載荷、衛星星座組網與測運控、直連衛星通信等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以應用基礎研究、創新產品研發和技術驗證示範爲重點,優先納入省、市相關科技計劃項目支持方向。支持企業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國防科技項目”,符合配套條件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省級按照規定給予不超過50%的配套資金支持。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落實企業研發支出100%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究院、實驗室、技術中心等高水平研發機構和概念驗證中心、共性技術平臺、中試平臺等產業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對新獲批的省重點實驗室,按照規定給予一次性資助。對符合條件的新型研發機構,按規定實施進口儀器設備免稅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省稅務局,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商業航天技術轉化應用。推動商業航天領域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科學儀器設備面向社會開放共享,支持空天技術在民用領域轉化應用。開展商業航天專利導航及專利數據庫建設,從技術發展趨勢、產業創新路徑、創新主體分佈、專利成果轉化運用等維度爲商業航天產業鏈與創新鏈協同發展提供支撐。(省教育廳、科技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促進星箭產業集聚發展
(六)支持星箭產品研製應用。支持火箭、衛星、關鍵系統部件及應用終端產品納入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製與推廣應用政策支持範圍,並按規定享受獎勵。動態調整《廣東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商業航天領域裝備產品納入目錄範圍,並在實現銷售後對研製企業進行獎勵,原則上按單臺(套)裝備售價(關鍵系統部件或應用終端產品按首批次產品銷售額)的30%給予獎勵,成套裝備獎勵最高700萬元/套,單臺裝備、單批部件或應用終端產品獎勵最高300萬元/臺(批)。對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要求的裝備產品,實現銷售後對研製企業進行獎勵,原則上按單臺(套)裝備售價(關鍵系統部件或應用終端產品按首批次產品銷售額)的30%給予獎勵,成套裝備獎勵最高900萬元/套,單臺裝備、單批部件或應用終端產品獎勵最高500萬元/臺(批)。(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支持衛星應用終端製造。支持衛星應用終端產品及零部件批量製造,鼓勵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生產工藝條件及輔助設施進行改造、更新和提升,將符合條件的新增產線或產線升級改造納入省級企業技術改造資金支持範圍。省級財政按規定予以事後獎勵,單個支持項目獎勵額度不超過1500萬元。鼓勵各地市給予配套資金獎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建設商業航天特色產業園。圍繞全省“雙核多點”商業航天產業空間佈局,鼓勵各地市結合自身優勢進行差異化發展,因地制宜謀劃建設特色化商業航天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支持申報建設省特色產業園。各地市和園區優先保障商業航天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對符合條件的先進製造業項目,省財政按其新增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額不超過2%的比例,分年度對地級以上市政府予以事後獎勵。(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擴大衛星應用產業規模
(九)打造商業航天應用“首場景”。加快推動衛星互聯網服務在低空經濟、移動通信、物流運輸、智慧城市、太空挖礦、太空旅遊、應急救援等前沿領域落地一批重大應用場景創新示範項目。對符合條件的典型標杆案例應用創新產品,通過政府首購和優先採購等措施加大政府採購支持力度。(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交通運輸廳、文化和旅遊廳、應急管理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推動衛星應用賦能公共服務。鼓勵各地市在國土規劃、交通運輸、氣象服務、環境監測、防災減災、應急救援、城市治理等公共服務領域對衛星技術規模化應用給予支持,加大對商業航天產業領域重大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支持力度,促進商業航天領域產品推廣應用。(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應急管理廳、政務和數據局,省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擴大重點行業應用規模。鼓勵各行業採購國產衛星相關數據及產品,推動衛星應用助力航空航海、網聯汽車、石油電力等商業領域發展。鼓勵企業積極拓展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等海外衛星應用市場。支持企業持續擴大衛星應用產業規模併購買算力服務,鼓勵相關地市按規定給予獎勵。(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應急管理廳、政務和數據局,省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充分挖掘衛星數據資產價值。爭取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等國家衛星中心設立廣東分中心,推動衛星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和應用推廣。支持企業挖潛衛星數據在金融、能源、應急等領域的數據資產流轉價值,推動商業航天數據要素市場化運營。加強衛星數據產品交易規範化管理,鼓勵相關地市對完成數據資產合規登記的企業按規定給予獎勵。(省自然資源廳、政務和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十三)實施企業梯次培育計劃。支持商業航天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落實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支持商業航天企業申報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符合條件的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獎勵。(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支持企業獲取資質許可。鼓勵商業航天企業申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民用航天發射項目許可、衛星通信網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空間無線電臺和衛星地球站執照、北斗衛星導航產品認證等資質許可,鼓勵相關地市對新獲得資質的企業給予獎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推動參與規則標準制定。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經貿合作優勢,支持商業航天企業參與外空國際規則、國際標準制定,深度參與外空全球治理。鼓勵商業航天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廣東省商業航天行業組織,積極參與研發製造、檢驗測試、數據和系統應用等商業航天領域標準制(修)訂,對主導制(修)訂、發佈實施的商業航天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和30萬元一次性獎勵。(省財政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十六)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航天重大項目納入省重點建設項目,統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政策性金融工具,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按規定給予省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支持。(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支持設立專項基金。研究通過政府投資基金支持商業航天發展,優先支持前沿航天技術攻關、火箭和衛星研發及總裝總測、大規模星座組建運營等領域的商業航天重大項目招引、研發投入和園區建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資委,廣東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用好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按相關規定對投資種子期、初創期商業航天企業的創業投資機構,按其實際投資額給予一定補助。定期組織商業航天項目融資對接會,鼓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募集資金用於空天信息產品製造、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領域的企業通過市場化手段予以資金支持。(省委金融辦,省科技廳、財政廳,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廣東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實施保險貼費補償。鼓勵保險機構開發符合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需求的專屬保險產品和服務,納入省級科技保險產品推薦目錄。省市聯動對從事商業火箭發射、衛星研發生產、衛星在軌運行的科技型企業購買納入推薦目錄的保險產品給予一定保費補助。(省委金融辦,省科技廳、財政廳,廣東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強化關鍵領域人才支撐
(二十)加強領軍人才引育。加強商業航天領域國家級領軍人才、海外高端人才、行業頭部企業高管和團隊招引,將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納入“人才優粵卡”支持範圍,按照有關政策規定享受當地居民待遇和優惠便利服務。支持商業航天企業申報領軍人才項目,對在國家和省級商業航天重大工程和項目中做出突出貢獻、實現技術突破的高技能人才,納入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信息庫。(省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加大應用型人才培育力度。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職業院校成立空天技術領域的研究院和聯合實驗室,增設商業航天相關學科,培養專業基礎人才。推動商業航天產教融合,支持企業與院校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商業航天人才實習實訓基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深入實施“廣東技工”工程,對符合條件的商業航天製造業項目單位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推動企業開展職稱自主評審。(省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本政策措施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應當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規定,嚴格執行財政資金管理制度。本政策措施與省內其他政策扶持範圍重複時,以從高不重複的原則予以支持。
本政策措施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8年12月31日。有關條款的資金獎補政策,以主管部門管理規定爲準。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