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9市晉級中等城市:茂名衝前三,肇慶超韶關,河源暫居末位
說起廣東,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廣州深圳這些超大城市,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廣東這片熱土上,還有一羣“隱形冠軍”正在悄悄崛起。就拿茂名來說,這個常住人口90多萬的城市,面積比太原還大,卻只裝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你說這空間得多寬敞?
記得去年夏天我去茂名玩,開車經過包茂高速時,被一個造型奇特的建築吸引了——遠看像個剝開的荔枝,近看才發現是柏橋服務區。當地朋友告訴我,這可是全省首個荔枝主題服務區,不僅能停車休息,還能直接走進荔枝林裡採摘。這種“服務區+旅遊+農業”的混搭模式,還真是頭回見。後來才知道,茂名的荔枝產量佔了全球五分之一,連唐朝時候就有專門管荔枝的官兒了。
不過茂名可不止會種荔枝。去年一季度GDP953億,增速3.6%的成績單背後,藏着不少新玩法。高州那個蒲康工業園就挺有意思,原本是塊荒廢的工業用地,現在變成了“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鏈集羣。佛山照明和國星光電這些企業搬進來後,零件直接從二樓送到一樓組裝,去年光是這兩家就貢獻了上億產值。這種“騰籠換鳥”的做法,讓老工業基地煥發了新生機。
要說最讓我意外的,還是信宜市的集信國控。這家從事業單位改制而來的縣屬國企,居然在港股上了市!他們的無人值守實驗室裡,檢測設備全是自動化運作,去年淨利潤增長23%,成了粵西檢測行業的龍頭。誰能想到山區小城能飛出這樣的金鳳凰?
當然,茂名的看家本領還是石化產業。作爲“南方油城”,石化對GDP的貢獻超過30%。但現在他們搞起了“五鏈共建”,東華能源的零碳產業園、欣旺達的汽車電子基地這些新項目陸續落地。特別是那個核能供熱發電項目,聽說能讓化工產品免繳碳稅,這招“綠色轉型”玩得挺溜。
不過最接地氣的創新在柏橋村。村民們搞了個“荔枝樹定製”平臺,客戶可以認領荔枝樹,樹上結的果子都歸你。今年春天就有476棵樹被訂走,收入91萬多。他們還研發出了能讓荔枝保鮮18個月的凍眠技術,把原來1毛錢一顆的荔枝賣到8毛錢。這種“土辦法+高科技”的組合拳,打得真是漂亮。
相比之下,肇慶和揭陽這些兄弟城市也有自己的絕活。肇慶靠着廣佛肇高鐵成了“珠三角後花園”,旅遊業一直很旺;揭陽則是悶聲發大財的製造業高手。但要說發展後勁,茂名這種“農業打底、工業升級、三產融合”的套路,反而顯得更紮實。
記得在玉都新區遇到個華師附中的老師,他說學校80%的新教師都是本地人,連在廣州工作的都回來了。這種“人口迴流”現象,或許比GDP數字更能說明問題。畢竟,能讓人願意回來的城市,肯定是有真東西的。
說到城市等級,雖然現在茂名還是中等城市,但看看他們規劃的那個18平方公里的玉都新區,兩年時間就從圖紙變成現實。照這個速度,說不定哪天就躋身大城市行列了。畢竟在廣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什麼奇蹟都可能發生——三十年前的小漁村能變成國際大都市,今天的“荔枝之鄉”爲什麼不能成爲下一個傳奇呢?
(注:文中所有數據及案例均來自公開報道,筆者僅作整合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