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蒂不落地專題》源頭減量 民團籲煙商提供清理費
爲從源頭減少菸蒂,環境部正在評估向煙商收取菸蒂清除處理費可行性。(本報資料照片)【吸菸有害健康】
爲從源頭減少菸蒂,環境部正在評估向煙商收取菸蒂清除處理費可行性,然環團指出,環境部過去曾收取寶特瓶清除處理費,用於發放回收獎勵金,但因業者短報少繳,導致虧損,收取菸蒂清除處理費也會面臨用途的問題,建議讓民衆收集菸蒂到賣煙的店家取得回收費,費用由煙商負擔;董氏基金會建議,若每根菸逾0.5元的處理費,估計每年可收181億元。
環境部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政策,規畫6項源頭減量措施,其中1項爲延伸生產者責任,研議製造者及販賣者應負收集菸蒂、環境清理及環境友善責任。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劉瑞祥說明,過去曾向輸入及製造寶特瓶業者徵收清除處理費,所以也會評估向煙商收取菸蒂清除處理費的可行性,目前還在收集各界意見,尚未定案。
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過去環境部從清除處理費撥出一筆金額發放寶特瓶回收獎勵金,民衆每回收1個寶特瓶可換取2元,雖然回收率大幅攀升,但因業者短報寶特瓶數、少繳費,導致環境部支付的回收獎勵金,比收取費用還高,因此收取菸蒂清除處理費,會有運用不當的風險,若僅用於清除菸蒂,也難杜絕亂丟菸蒂,建議比照米酒退押瓶費回收菸蒂,讓煙商負責提供吸菸者收集菸蒂的誘因。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說,《廢棄物清理法》本就能讓環境部向煙商收取清除處理費,但費用不應過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煙品每提高10%價格,可減少4至8%煙品消費量,建議環境部向煙商收取每根菸逾0.5元的費額,按照我國去年煙品消費362億根菸,煙商要繳交至少181億元,衛福部也應趁機同步煙品每包加稅至少30元,讓臺灣平均煙價來到150元以上,才能真正以價制量,減少吸菸人口、減少菸蒂。【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