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上飛出古老船歌

當流光溢彩的“神船”被送至水口燃起熊熊烈火時,客家人吟唱起古老悠揚的船歌。這些歌者中,不僅有滿載客家記憶的耄耋老人,也有許多生機勃勃的年輕面孔。

“現在經常有年輕人來學唱船調,廣場上天天有歌聲!”近日,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橫寨鄉,面對前來回訪的南康區檢察院檢察官黃世珍,當地唱船傳承人理事會會長彭乙生笑着說,“老祖宗的智慧,在新時代煥發了新生!”

據悉,這個融合方言吟誦、祭祀舞蹈與民俗音樂的古老儀式——贛南客家唱船(原名“橫寨唱船”),已傳承千年之久。

“唱船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表達了客家人對祖先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當地老藝人這樣描述:每年元宵,鼓樂震天,綵船遊村,男女老少齊唱祈福歌謠,萬人送船入水,祈禱送走災禍、迎來風調雨順。隨着時代變遷,這顆璀璨的文化明珠面臨着“傳承斷代”的問題。

“今年1月,我們在開展辦理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工作時,發現了‘橫寨唱船’發展的困境。”黃世珍說,“第一次走訪時,傳承人對我感嘆‘再沒人學,就要失傳了’,這讓我至今難忘。”

檢察機關經調查發現,除了傳承問題,橫寨唱船還存在無固定活動場所,發展歷史、樂譜舞譜資料保存碎片化、未被系統整理等難題。

2月,南康區檢察院依法制發檢察建議,建議相關單位建立非遺保護專項整改機制,從經費保障、場所建設、傳承人培育、文化氛圍打造、資料保管等方面推進整改。“收到檢察建議後,我們立刻召開專題會議,將橫寨唱船保護納入年度重點工作。”相關單位負責人表示。

在屬地政府支持下,相關單位積極爭取政策資金,設立唱船文化保護基金,用於文化傳承、活動開展和道具修繕;擴建唱船廣場,建設活動用房、布展傳習所,設立唱船傳承人理事會,健全傳承人培養機制,選拔30人作爲傳承人培養對象;創新性轉化唱船文化,改編沉浸式實景劇《船歌·橫寨記憶》和現代舞,開發AR互動程序,通過文旅融合打造文化體驗閉環,以“船靈”形象打造客家神話IP,開發繪本和動畫短片,建立跨媒介傳播矩陣。

如今的橫寨鄉,唱船已不僅是元宵專屬活動,更成爲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紐帶——孩子們在課堂學唱船歌,遊客在傳習所體驗民俗,年輕人用短視頻傳播非遺魅力。當古老的船歌再次響起,千年文明基因在新時代法治土壤裡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贛南客家唱船

贛南客家唱船(原名“橫寨唱船”)是江西贛州客家人爲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舉行的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流行於南康橫寨。贛南客家唱船起源於先古時期的臘祭習俗,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融方言吟誦、祭祀舞蹈與民俗音樂於一體,內容涵蓋歷史知識、倫理道德及客家生活習俗,對研究農耕文明及客家民俗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被譽爲“客家文化活化石”。贛南客家唱船習俗2021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