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是動力!《孤獨S》有解了:不能在花錢支持偶像的希望上斤斤計較

文/潘慧中

「只要想到能去演唱會,工作就變得不辛苦了。」

「爲了交換周邊商品,要我去跟別人交流也可以。 」

「爲了避免孤獨死,千萬不能在花錢支持偶像這樣的希望上斤斤計較。 」

人生到底該如何抉擇,纔不會孤獨死?人很可能花一輩子都無法參透,但若死亡實際站在眼前,答案或許就會清晰可見,就好比《孤獨S又怎樣》的主角鳴海。童年最憧憬的姑姑孤獨死去,遺體溶在浴缸裡,還臭到被鄰居通報,鳴海取回一箱遺物後,不只開始整理有形之物,也講39歲未婚無子、下班後不是追星就是擼貓的她,一次次重整自己的人生。

▲▼綾瀨遙在劇中熱衷追星。(圖/ETtoday製圖)

有別於日本傳統影視劇很愛把女性塑造成一過30歲就拼命想結婚的概念,《孤獨S又怎樣》讓鳴海很快地在一集內就領悟到獨處時所產生的孤獨與不安,很容易使自己變成笨蛋,例如用交友軟體抓浮木、太刻意跟周遭的人打好關係。然而,一旦不去否定自己至今的生活方式,也不因爲怕孤獨去勉強進行婚活,反而能看清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否有伴,都要做好獨活的心理準備,以及如何終活的方式,纔不會被孤獨腐蝕而死。我認爲這是本劇跳脫老套女性逼婚片較爲有趣的關鍵。

▲因爲不安而亂抓浮木的話,很容易變成笨蛋喔~。(圖/翻攝自Instagram/ayaseharuka_official_staff)

更好玩的是,《孤獨S又怎樣》用很輕鬆的方式,讓綾瀨遙唱rap跳舞甚至扮成遺體,再用大量對白和獨白去講追求獨自終活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極其醜陋的現實。而在面對這些衝擊前,鳴海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覺悟,承受外界議論的覺悟,承受隨時不安的覺悟,承受外界總認爲家務、育兒、照護長輩都是女生工作的覺悟,然後用這些滿盈的絕望告訴我們,過程中無論憤怒或犯錯也沒關係,那就隨時溝通求助再調整生活模式就好。

▲▼綾瀨遙在劇中有不少cosplay的扮裝。(圖/翻攝自Instagram/ayaseharuka_official_staff)

正因如此,《孤獨S又怎樣》並非單純描繪孤獨的恐懼,而是一步步逼人去思考:當所有錯誤與挫折都無可避免,我們還能如何活出屬於自己的姿態?也就在這樣的掙扎裡,本劇觸及了「真正的身心靈自由」的命題。我們得先看清楚自己真正渴望的事物,也要懂得哪些能夠接納,哪些其實不必再承受。當一個人能分辨這些界線時,生命裡最重要的課題便會慢慢浮現,而那往往與我們如何面對孤獨、如何直視死亡緊緊相連。

最重要的是,《孤獨S又怎樣》並沒有否定任何一種生活方式,而是溫柔提醒我們,別用別人的選擇衡量自己的人生,也別拿自己的生活與他人比較,很難沒錯,但我們要像編劇一樣時刻溫柔地提醒自己。因爲當真正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就不再需要在意外界的眼光。劇中透過鳴海的覺悟,「 能一個人開心過活開心死去的世界,難道會有誰來替我打造嗎」,告訴我們那份由內而外的確信,纔是抗衡孤獨最有力的支撐。

確認過這些之後,年齡、身分或他人目光,反而都成了次要的。即使我們覺得自己只配過平凡到不行的生活,當真正意識到那份自由與解脫能讓人在終點前無憾,我們仍會義無反顧地去追尋。這並非什麼壯舉,而是每個人走向生命終點時,必須獨自完成的旅程。

▲綾瀨遙在劇中還有養貓。(圖/翻攝自Instagram/jme.tv_official)

筆者爲《ETtoday星光雲》編輯,以上言論爲個人立場,與公司無關。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