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製造業10月低迷 臺韓景氣陷萎縮 中國成長速度放緩
最新採購經理人(PMI)數據顯示,亞洲製造業活動疲軟,新訂單和產量都放緩。路透
亞洲大型製造業經濟體的10月表現疲軟,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實施關稅措施,且美國需求疲弱,衝擊亞洲地區的工廠訂單。中國製造業活動成長速度放緩、南韓的製造業景氣陷入萎縮,臺灣景氣雖有改善,卻仍陷於萎縮。
儘管川普上週訪問亞洲期間,與中國大陸、南韓等大型製造經濟體的貿易談判取得部分進展,但出口商仍對美國需求維持謹慎態度。
RatingDog/標普2日公佈,中國大陸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6,低於上月的51.2。先前在上週五公佈的官方PMI調查則顯示,中國製造業活動已連續第七個月下滑,證實先前爲了趕在美國關稅生效前而出現的出貨潮確實已結束。
標普全球檯灣製造業PMI在10月上升至47.7,雖然高於上月的46.85,卻是連續八個月景氣萎縮。
南韓上月PMI則從50.7下滑至49.4,再度落回萎縮情勢逆轉了9月時寫下今年1月以來首次擴張的成績。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黃梓純表示:「PMI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10月失去一些動能,製造與營建業的成長皆放緩」,「部分疲弱可能在短期內有所逆轉,但美中最新貿易『協議』帶來的出口提振將相當有限,而更廣泛的經濟逆風仍將持續。」
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在南韓會晤時,同意透過相互關稅延後一年實施等方式,緩和雙邊緊張局勢,但該協議對於兩大強權之間的深層分歧幫助不大。
至於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製造業活動也持續下滑,不過越南、印尼、菲律賓與泰國的製造業景氣則繼續成長或恢復擴張,是最新一波亞洲PMI數據中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