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系成第一志願!住院醫嘆「醫療玩爛了」 內行曝最大關鍵:可逃稅

牙醫系成爲高中生第一志願,引發熱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114學年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結果日前公佈,成大、陽明交大、高醫等校,牙醫系分數門檻都比醫學系高,成爲最多年輕人的第一志願。一位住院醫師感嘆,「只能大大恭喜牙醫了。也恭喜臺灣政府的公衛學者終於成功把醫療玩爛了」,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內行人直言,其實牙醫師最大的誘因除了高薪,更關鍵的是「可以逃稅」。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今年申請入學放榜後,不只同校牙醫系分數比醫學系高,「連成大牙都跨校打敗臺大醫」,牙醫系儼然成爲全臺第一學系,讓身爲住院醫師的他忍不住恭喜,「只能大大恭喜牙醫了,也恭喜臺灣政府的公衛學者終於成功把醫療玩爛了」。

原PO指出,很多人認爲醫師後期薪水可期,實際上主治醫師負責ICU的稅前月薪是22至25萬,薪水、工作輕鬆程度完全比不上牙醫,更別說醫師平均薪水靠醫美、皮膚科、骨科等平均科目拉昇許多,「如果真的看感染、胸腔、腸胃外科。抱歉,早就輸牙醫、電機幾公里外了」。

對此,許多內行人紛紛迴應,「直接講牙醫可以逃稅就好,用稅率低很多實在太美化這個行爲了。去科技廠的纔是笨,一毛錢的稅都閃不掉」、「牙醫許多昂貴項目都可以逃稅,這纔是收入遠大於醫的真實原因」、「朋友牙醫師,薪水領現金,不用繳稅還可以申請租屋補助,哪天低到可以領中低收我都不意外」。

事實上,臺北市記帳士公會2011年曾提醒,「牙醫診所常漏報非健保收入,請業者要誠實申報,以免被國稅局補稅送罰,得不償失」,財政部高雄市國稅局表示,在審理各年度執行業務所得案件時,發現牙醫業者較易漏報非健保收入(亦即一般收入),因該業有較多醫療項目(例如患者作植牙、假牙及牙齒矯正等)是健保局不給付而由患者自行負擔,業者爲了規避稅負,常將一般收入以少報而逃漏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