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蜆共生」養殖傳統難維繫 彰化鴨農靠鴨肉香腸打開新商機
彰化縣大城鄉傳統「鴨蜆共生」,1個池塘養鴨子,另1個池塘養蜆。(葉靜美攝)
蔡憲章研發的鴨肉香腸,已成爲遊客到訪大城鄉必買的伴手禮之一。(葉靜美攝)
彰化縣大城鄉是全縣養鴨最多的鄉鎮,飼養量多達76萬隻,數量佔比超過4成,大城鄉很多露天養鴨場都有2個池塘,鄉長陳玉照透露大城鄉傳統養鴨特色就是採「鴨蜆共生」,養鴨大鄉也曾遭逢鴨肉價格大崩盤,甚至賣不出去的慘境,就有鴨農思考轉型,研發出各式鴨肉產品,其中鴨肉香腸更成爲遊客到大城鄉必買的伴手禮之一。
彰化縣大城鄉傳統「鴨蜆共生」,1個池塘養鴨子,另1個池塘養蜆。(葉靜美攝)
大城鄉除了盛產稻米、地瓜等農作物,其畜牧及養殖業也相當盛行,當地所產的蜆及鴨子都相當具代表性,依彰化縣2024年厎統計資料顯示,大城鄉鴨子飼養場數有724場,佔全縣69%、飼養量高達76萬5741只,佔全縣42%,皆居全縣之冠,其次則爲芳苑鄉。
一般養鴨人家會準備一個池塘供鴨子嬉戲,但走入大城鄉卻會發現,很多露天養鴨場竟有2個池塘,1個池塘可見鴨子棲息,另一個池塘卻不見任何鳥禽,鄉長陳玉照透露,這就是大城鄉傳統養鴨特色,採「鴨蜆共生」,1個池塘養鴨子,再利用養鴨池的糞水,供給另1個池塘中所養的蜆營養,但陳玉照也說,現在很多養蜆的養殖戶,導入科技化養殖法,大城鄉傳統特色養殖法「鴨蜆共生」已逐步式微。
「菜土菜金」不是隻有農民纔會碰到的無奈,經營鴻羣冷凍食品公司的蔡憲章,家中原先也是養鴨人家,他回憶,多年前就碰到鴨子價格大崩盤,當時一隻鴨子飼養成本約150元至170元,卻賣不到100元,更慘的是,後來連賠本賣都賣不出去。
蔡憲章(左)爲鴨農找出路,研發各式鴨肉製品,其鴨肉香腸更已成爲遊客到訪大城鄉必買的伴手禮之一,大城鄉長陳玉照也稱讚好吃又不油膩。(葉靜美攝)
鴨價大崩盤,促使蔡憲章下定決心思考如何轉型,他研發出薰茶鴨、茶香鴨胗、鴨肉小丸子等產品,因爲臺灣人喜歡吃香腸、送禮也喜歡送香腸,他耗時2年投入鴨肉香腸的研發,如今鴨肉香腸除了是年節送禮熱銷商品,更已成爲遊客到訪大城鄉必買的伴手禮之一,他透露,鴨肉香腸研發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拿捏香腸中鴨肉與油脂的比例,讓鴨肉香腸好吃又不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