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恐比馬桶還髒 醫列4情況:細菌量暴增

每個人每天都會使用到牙刷,卻往往忽略了其乾淨程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每個人每天都會使用到牙刷,卻往往忽略了其乾淨程度。對此,牙醫師黃斌洋警告,若發現牙刷刷毛已經岔開、底部變色,或是剛好爲感冒痊癒、牙周疾病等患者,都會令牙刷上的細菌數量爆增,甚至比馬桶還髒,長期使用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務必儘快更換。

醫師黃斌洋在診所YouTube頻道發影片表示,牙刷每天都會接觸到食物殘渣,若儲存不當,放置於陰暗潮溼的環境,它就可能變成細菌的大本營。根據美國大學研究發現,若牙刷存放不佳又未妥善清潔,在裡面監測到的細菌數量可以高達20萬,確實比馬桶還髒。

黃斌洋提及,若牙刷刷毛已經出現開岔、底部變色,或剛好爲感冒痊癒、牙周疾病等患者,牙刷上的細菌量其實會大幅增加。因此,美國牙醫學會建議,就算牙刷外觀看起來尚可,每3~4個月還是要記得更換1次;此外,牙刷的儲存要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並儘量遠離馬桶,以減少細菌侵害。

牙醫師黃文龍提醒,若發現牙刷刷毛外翻爆開,代表其潔牙能力已經打折,需要更換。假如短期內每一把牙刷都爆開,可能要把刷牙力道放輕,或是換一個品牌的牙刷試試,以確保口腔健康。

另外,根據《今健康》報導,毒理專家招名威指出,若長期未更換牙刷,即使刷牙時並不會把牙膏或水吞下肚,也容易影響口腔細菌生態,輕者會出現消化不良、吸收不佳、不利於腸胃道健康,甚至牙周病或口腔傷口可能產生細菌感染、不易癒合;較嚴重則有不少研究認爲和大腸癌等各項癌症、失智症等腦部退化等有關,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