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稀有果汁」魅力難抵!BBC曝:當地必喝的天然風味
亞馬遜雨林面積約爲55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示意圖/ingimage
亞馬遜是全世界最大的生態系統,不僅涵蓋上千原生物種,還有約220種樹木能結出可食用果實。不過,有些果實太過脆弱,難以在市面上露出,若想品嚐大自然的風味,只能親臨巴西北部的洪泛區市集,體驗新鮮現榨的稀有果汁。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亞馬遜森林裡的這些果實脆弱易腐,幾乎不可能以瓶裝或粉末形式攜帶回家,只能親臨巴西北部洪泛區市集,體驗當地現榨、現飲的稀有果汁,享受濃郁質地與酸爽口感,並感受其富含的營養價值。以下爲部分代表性果實介紹。
阿瓜赫果(Aguaje)
在安地斯山東坡匯入亞馬遜盆地的河流沿岸,莫里切棕櫚結出被譽爲「犰狳果」的阿瓜赫果。當地人將果實浸水一兩天後剝去外殼,露出鮮橘色果肉,搗成泥製成布丁般稠度的「阿瓜伊納」飲品。傳說這種果實富含類雌激素,對女性骨骼、皮膚有益,但男性不宜過量飲用。
可可納果(Cocona)
熱帶番茄的近親,果汁酸香,風味融合鳳梨與木瓜,質地略帶油感。由於果肉纖維粗、口感酸澀,多數以果汁形式飲用,是當地快速利用鮮果的實用方式。
可可納果是番茄的遠親。圖/ingimage
卡姆果(Camu camu)
小巧酸澀、帶桃香的酸草莓風味果實,維他命C含量極高,每100克果肉含量逾2000毫克。產季短暫(1至3月),新鮮果汁尤受歡迎,當地也常將其與鹽搭配直接食用。
卡姆果。圖/ingimage
圖庫瑪果(Tucumã)
纖維豐富,果汁帶堅果香氣。巴西亞馬遜州民衆常將其搭配木薯粉作早餐,或入三明治「卡博基尼奧」中。其鈣含量爲奇異果的約4倍,亦富含錳。
普普尼亞果(Pupunha)
橙紅果實煮熟後口感似油潤地瓜,是當地飽足小食,亦可製成果泥或釀成微酒精飲品「奇查」。富含維生素B1、E與天然脂肪,是重要能量來源。
古布阿蘇果(Cupuaçu)
厚殼白肉、味如奶香鳳梨的可可近親。果肉可榨成果汁、製冰淇淋或「卡普雷特」(可可風味巧克力替代品),風味帶有柑橘清香。
熱尼帕波果(Jenipapo)
以藍色染料用途聞名,果肉可榨汁或製成甘蔗酒浸泡的利口酒「熱尼帕波果味酒」,風味如干杏,含豐富維生素B1與鋅。
巴西莓(Açaí)
當地現榨果泥稠如紫色冷湯,常直接以湯匙食用。與國際流行的冷凍果碗不同,原生地版本純粹保留原味,七個品種依地區細分,風味與用途各具特色。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