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爾:梅西是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來到中國本身就是夢想成真

近日,在中國行期間,巴薩球星亞馬爾接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呂楠的專訪。在此次採訪中,亞馬爾談到了來到中國的感受以及對巴薩傳奇梅西的看法。

你好,拉明,非常感謝你接受我們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的專訪。想先請你向我們的觀衆問聲好。聽說你來中國之前還學習了一點中文。

“我會說你好,除此之外就不會別的了,但一切真的都很好。非常感謝你們在中國的接待。”

我們知道你此次來到中國的行程是非常短暫的,7月8日剛剛抵達,到目前爲止對中國的印象如何?

“我對中國的印象非常好,本來以爲可能氛圍不會那麼濃厚,但實際上完全相反,這裡的人非常有趣,氣氛也非常棒,而且這是一個非常有未來感的國家,燈光璀璨,說真的,我非常喜歡。我今天去吃了中國菜,也深深地愛上了,所以一切都很棒。”

我們知道你在成爲職業球員之前也踢過很多校園足球,對你來說,參加CHFL這樣的校園足球聯賽和參加職業比賽有什麼區別?

“我不太清楚,因爲我還沒有看到比賽,但我希望比賽強度能夠達到,不過目前還不知道,我需要看看。昨天我見到了幾個今天參賽的小朋友,他們的技術真的很棒,令我大爲驚訝。希望大家都能夠享受這場比賽。”

中國的很多青少年球員很想知道你平時是怎麼平衡學業和訓練及比賽的?

“我認爲是可以的,可以兼顧訓練和學習。當然學業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爲足球生涯很短暫,最後留下來的只有你的學識。所以要努力學習,同時享受過程。”

你覺得對於十幾歲的青少年球員來講,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容易遇到什麼困難?應該如何應對呢?

“其實我還沒有遇到過太多的困難,但我來自一個樸素的家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看到父母爲你受苦,我想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人難受的了。”

“看到父母受苦,自己又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擁有一切,但無論如何還是要盡情享受童年,因爲等你長大了,就沒法享受童年了,要珍惜朋友、珍惜家人、照顧父母,就像今天這些孩子一樣,踢踢球就好了。”

你曾經說過,踢球是爲了享受和贏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在比賽當中其實是有非常大的壓力和激烈的競爭的,在重壓之下,你是如何去保持自己的這份初心?依然享受着足球的快樂呢?

“我覺得小時候每個孩子都渴望踢球,你應該享受足球的快樂,你只需要想着踢球、玩耍,自然就會發揮出來,這樣能讓你擺脫壓力,能展現出真實的自己,也能享受比賽的過程。”

你曾說過,壓力是心理層面的,只要專注於享受就能化解,很多中國的青少年球員也很想知道,如何面對比賽中的壓力,比如說罰點球,站在點球點前,你如何緩解心裡的緊張情緒?

“不,我記得我第一次主罰點球就沒進,但只有去罰點球的人才有可能失誤,後來再次獲得點球,我依然選擇主罰,這次進了。所以我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自信,不要在意別人,只要你自己內心強大,一切就會順利。”

“要相信自己,即便失敗也要繼續嘗試,因爲等你到了60歲的時候,就沒有機會再去罰點球了,現在正是你該去嘗試的時候,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失敗就再來一次,球進了你就開心了。”

你是一位非常有創造力的球員,在比賽中經常有閃光的時刻,但足球又是一項團隊運動,非常講究整體戰術。對於你來說,如何去抉擇?當靈感來了的時候,是選擇個人表現還是服從於團隊呢?

“我覺得有各種時刻,有時需要發揮創造力,有時也需要遵守戰術紀律,畢竟如果整個球隊不跟你配合,你是贏不了比賽的,所以必須要幫助隊友,但同時也要堅持做自己,從你的腦袋裡拿出你的創造力。”

現在你已經是很多很多青少年的偶像和榜樣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它帶給你的更多是壓力還是動力?

“這是一個夢想,畢竟我小時候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爲哪支球隊的最佳射手,也沒有想過成爲最知名的球員。我只希望有一天有個小孩能夠穿上印着我名字的球衣,希望自己能夠成爲真正的偶像。”

“我希望有個孩子在學校裡說我想成爲拉明-亞馬爾,現在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我已經得到了超出當初夢想的一切,因爲對於一個像我這樣的孩子,能夠來到中國,大家都注視着我,這本身就是夢想成真,現在我很享受,沒有什麼壓力。”

“真正的壓力是我以前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爲一名職業球員的時候,是那個時候去學校不知道要發生什麼。而現在我的父母可以安心了,我成了很多人的偶像,所以我只需要享受這一切,沒有任何壓力。”

去年歐洲盃的時候,有一張照片在網絡上被瘋狂轉載,就是你小的時候,梅西給你洗澡的照片,人們認爲這是一種冥冥註定,不知道你怎麼看待這張照片和怎麼評價梅西。

“我一直在努力走自己的路,當然梅西對我來說確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他是左腳將。我也是,他曾在巴薩效力。我也效力巴薩,他踢右邊鋒,我也踢右邊。我們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但這沒關係,我只想走自己的路,他有他的傳奇,但願我也能擁有像他那樣成功的職業生涯,但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踢球,書寫屬於我的歷史,讓人們記住拉明-亞馬爾這個名字。”

再次感謝你接受我們的專訪,歡迎你來到中國,你還會再次來到這裡的,是嗎?

“非常感謝你們的採訪。我當然會再來,而且我會帶着我的弟弟和媽媽一起來,不帶我爸爸,但我一定會回來,因爲我真的非常喜歡這裡,你們對我和我朋友們的接待讓我感到賓至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