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擠到見底才丟、塑膠袋洗完再用?10個「窮人習慣」曝光 !專家說「你比有錢人還聰明」
牙膏擠到見底才丟、塑膠袋洗完再用?10個「窮人習慣」曝光 !專家說「你比有錢人還聰明」圖片來源:Canva
你在餐廳只點水、牙膏擠到底、看到硬幣就撿?這些被戲稱爲「窮人習慣」的行爲,近期在美國社羣平臺 Reddit 掀起一波熱議風潮,引發主流媒體關注與財經專家解析。意外的是,這些看似「節省到有點可憐」的小動作,卻被專家稱讚爲「超越財富階級的自律行爲」。一起來看看10個「窮人習慣」,你中了幾項?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Reddit熱帖點燃全美共鳴:「有錢也改不了的習慣」
這波話題源自 Reddit「r/AskReddit」版一篇提問:「即使變得再有錢,你會一直保留哪些『窮人習慣』?」貼文短時間內吸引數萬人留言,列舉出一連串節儉日常,從「外食只點水」、「用到最後一滴」、「撿路邊硬幣」,到「清倉區搶便宜」、「飯店肥皂全帶回」等,全都是不少網友習以爲常的「省錢日常」。
不少人直言,就算存款破百萬美元,這些「從小養成的習慣」也改不了,甚至有人感性地表示:「這些不是貧窮的痕跡,是我家教給我的價值觀。」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財經專家不嗤之以鼻:這是理財的極致自律
根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理財平臺 NerdWallet 的資深分析師 Kimberly Palmer 指出,這些所謂「窮人習慣」其實反映出高度的財務紀律與環保精神。她認爲這些行爲不該被污名化,反而值得被稱讚與學習,尤其在高通膨與生活成本激增的年代,更凸顯其實用價值。
非營利機構 Confronting Poverty 的研究也顯示,美國大多數人一生中都會經歷某種形式的貧困,節儉習慣並不只限於「低收入戶」,而是社會集體經驗的一部分。
牙膏擠到見底才丟、塑膠袋洗完再用?10個「窮人習慣」曝光 !專家說「你比有錢人還聰明」圖片來源:Canva
10大「窮人習慣」盤點:你中了幾項?
1. 離開房間隨手關燈
這是許多家庭代代傳承的節電指令,「沒人在房間就該關燈」幾乎成了潛規則。即使現代LED燈泡20小時只耗約1元新臺幣的電費,仍有人堅持這個動作,是從小被教育出的自律習慣。
2. 路上看到硬幣會撿起來
即使只是掉在地上的一分錢,也會低頭撿起來。有Reddit用戶表示:「那是錢!怎麼可能不撿?」不過,YouGov 調查發現,年輕世代不太願意彎腰,這個習慣也正面臨世代斷層。
3. 外出用餐只點水
面對餐廳飲料驚人的1125%加價率,許多人寧願點免費的水。有人表示:「不是喝不起,是不想被坑」,水成爲最划算、也最常被點的選項。
牙膏擠到見底才丟、塑膠袋洗完再用?10個「窮人習慣」曝光 !專家說「你比有錢人還聰明」圖片來源:Canva
4. 生活用品用到最後一滴
牙膏擠到底、洗碗精加水稀釋、洗髮精瓶子倒着放──這種「壓幹用光」的精神被稱爲「every-last-dropper」。不少人甚至會加水搖晃瓶身、或剪開包裝繼續用個幾天。
5. 每次購物都爲非必要支出猶豫不決
牛奶、衛生紙這類必需品下手沒壓力,但當遇到想買的非必要商品,內心會自我辯論許久。有網友表示:「東西超過50美元,我會想上兩週纔買下去。」
6. 清倉區優先掃貨
比起表面上貼着 SALE 的貨架,真正懂買的人會直奔角落的清倉區尋寶,因爲那裡纔是價格最硬折的戰場。許多「撿便宜高手」甚至熟門熟路知道哪家店的清倉架藏在更衣間附近。
牙膏擠到見底才丟、塑膠袋洗完再用?10個「窮人習慣」曝光 !專家說「你比有錢人還聰明」圖片來源:Canva
7. 飯店香皂與速食店餐巾紙打包帶走
旅行時帶走飯店補充的香皂、洗髮精,或把多拿的速食店紙巾塞進包包,是許多家庭的日常小補貨。部落客 Mavis Butterfield 表示,一塊香皂可以用10天,住四晚就能帶回兩個月用量。
8. 傢俱備品螺絲全留着
買IKEA傢俱時多出來的螺絲、零件,不會丟,而是統統存起來備用。有Reddit網友笑說:「我有一整箱零件,就放在裝滿用過禮物紙的袋子旁邊。」
9. 玻璃罐、塑膠袋、奶油盒全拿來重複用
果醬瓶變水杯、草莓盒裝蔬果、塑膠袋洗完再用,是不少家庭習以爲常的做法。有受訪者說他從小沒看過Tupperware,只知道家裡全是回收來的容器。
10. 喜歡逛二手商店、跳蚤市場
「能不買新的就不買」是他們的購物信仰。根據調查,2024年美國人透過二手消費平均可省下2071美元。不只省錢,也被視爲環保行動的一部分。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極簡生活的背後,也可能藏着焦慮?
然而,學者也提醒,極端節儉若演變成對金錢的焦慮或囤積行爲,可能影響心理健康。多位 Reddit 網友就坦言自己會因爲猶豫要不要花錢而產生強烈壓力,甚至影響人際關係。
總結來看,這些被標籤爲「窮人習慣」的行爲,其實折射出一個更深的社會現象:節儉不代表貧窮,而是一種價值選擇。正如一位網友所說:「這些習慣,讓我就算不窮,也永遠不怕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