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邦股份連虧六年 擬剝離租賃資產紓困
中經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近日,染料巨頭亞邦股份(603188.SH)發佈公告,公司計劃通過江蘇省產權交易所以公開掛牌的形式,轉讓所持有的連雲港市亞染住房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染租賃”)100%股權,首次掛牌轉讓底價爲7187.69萬元。
亞邦股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交易主要基於盤活閒置資產、應對行業困境及緩解資金壓力的考量。
記者注意到,該公司已連續六年虧損,2019年至2024年累計淨虧損達27.64億元。
連年虧損
亞邦股份曾是染料行業的明星企業,2014年9月成功登陸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深耕精細化工,主營蒽醌結構分散染料和還原染料,後將業務拓展至溶劑染料及農藥製藥領域。
然而,2018年成爲其發展轉折點。彼時,亞邦股份主要產能集中地——連雲港化工園區因安全環保問題被停產整頓,導致公司開工率嚴重不足、銷售收入大幅下降,同時停產整改費用大幅增加。
財報數據顯示,2019—2024年,亞邦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14.21億元、6.53億元、8.41億元、9.66億元、6.51億元和7.01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12億元、-6.17億元、-3.65億元、-6.96億元、-6.51億元和-2.23億元,6年累計淨虧損高達27.64億元。
上述亞邦股份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環保安全因素致子公司停產,這確實對公司業績存在影響。
同時,該負責人表示,印染行業擴產帶來的市場競爭,以及下游需求低迷等因素,共同構成了業績壓力。
中研普華研究員洪前進向記者表示,近年來,亞邦股份農藥產業受安全環保整治停產影響,疊加國內農藥行業的競爭加劇,相關產品價格走低,盈利空間不足。
洪前進認爲,當前,印染行業仍然面臨諸多考驗,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地緣政治衝突加劇、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同時,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有待進一步提振。在染料市場充分競爭、區域高度集中的行業格局下,各染料生產企業承壓運行。
亞邦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成本高企等諸多不利因素,給傳統制造業經營發展帶來巨大壓力,行業復甦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2024年,亞邦股份業績出現些許轉機。財報顯示,當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1億元,同比增長7.80%;歸母淨利潤虧損2.65億元,較2023年減虧3.13億元。
與此同時,亞邦股份的股權結構在2024年亦發生重大變更。
2024年10月24日,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亞邦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許旭東持有的亞邦股份1.189億股股票交付給國經集團用以抵償債務。
此次變動後,亞邦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從22.35%驟降至1.49%,國經集團持股比例則從8.79%大幅提升至29.64%,成爲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爲常州市武進區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國資背景的國經集團入主,有望憑藉其資源與實力,爲深陷困境的亞邦股份帶來全新的發展思路與方向,在業務拓展、資金支持、戰略規劃等方面提供助力。
售“子”紓困
在持續虧損及股權變更的背景下,出售資產成爲亞邦股份紓解壓力、優化資產結構的重要舉措。
上述公告顯示,亞染租賃成立於2024年3月,主營業務包括住房租賃、信息諮詢服務、家政服務等。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公司總資產賬面價值爲4820.69萬元,總負債爲133.44萬元。
對此,洪前進表示,資產出售的核心動機是緩解流動性危機與優化資產結構。他指出,亞邦股份此次出售亞染租賃100%股權,本質是應對持續虧損導致的現金流壓力的被動選擇。從財務數據看,公司連年虧損,長期“失血”狀態下,亟須通過資產變現補充流動性。
在洪前進看來,亞染租賃作爲成立僅一年半的輕資產公司,以7187萬元出售可直接帶來約2367萬元溢價,對緩解短期資金壓力意義顯著。
“此外,戰略收縮聚焦主業也是潛在邏輯。亞染租賃從事住房租賃等非核心業務,與亞邦股份傳統化工主業協同性低。剝離此類資產後,公司可集中資源用於環保整改和化工主業,符合國資入主後的戰略調整方向。”洪前進表示。
亞邦股份負責人表示,此次交易爲公司閒置資產,出售後有利於公司盤活資金。同時,行業行情不佳及普遍存在的資金壓力也是推動此次交易的主要因素。
亞邦股份方面表示,此次股權轉讓旨在進一步盤活公司存量資產,優化資產結構,降低公司管理運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亞邦股份首次出售子公司。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2日,亞邦股份就曾通過常州產權交易中心,以1.85億元成功打包轉讓持有的安徽亞邦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市臨江化工有限公司和江蘇亞邦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100%股權。
“轉讓的三家子公司中,臨江化工和安徽亞邦爲搬遷收儲企業,已閒置多年;亞邦實業爲股權投資企業,僅投資了亞邦(孟加拉)化工與醫藥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一家企業,且該項目尚未實質性啓動。”
彼時,亞邦股份方面稱,轉讓上述子公司股權,有利於節約管理成本,降低停業企業的管理風險,有效轉移老廠區土壤修復風險、海外投資風險、用工風險以及收儲款清收困難等風險負擔。
(編輯:董曙光 審覈: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