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痛點,多家公募基金建言:五大因素制約入市熱情
財聯社2月27日訊(記者 閆軍 林堅)《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落地,一系列具體舉措提出,開啓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方案》從制度設計上,打通了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問題,明確了穩步提高中長期資金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的具體安排。
中長期資金入市,短期看,給市場帶來大規模增量資金;長期看,改善市場的資金結構,增強市場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推動形成價值投資的市場氛圍,鞏固A股回暖向好的良好趨勢。
聚焦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堵點是當務之急。當前制約中長期資金入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基金公司在吸引養老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以及對完善中長期資金入市有何建言?財聯社記者向業內進行了調研,多家基金公司以實名或匿名的形式給出建言與思考。
五大因素阻礙中長期資金入市節奏
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是推動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方面。在基金公司看來,五大因素影響、制約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熱情。
因素一,機構投資者業績考覈比較短期。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監管多次提及加長投資經理考覈期間,希望考覈期的延長能夠認真落實,“此前考覈期過短,有的機構按照季度甚至按照月度來進行考覈,中長期資金就不敢輕易入場,擔心市場的波動可能會影響到短期業績,從而影響投資經理的個人考覈。”
這一點也獲得同業的認同,有基金公司表示,公募基金、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普遍存在年度考覈壓力,年度考覈權重佔比過高,而長期業績(3-5年)業績指標權重過低,導致短期業績導向抑制長期投資屬性。
“市場同業排名壓力較大,可能導致投資行爲偏向短期化。”在投資經理眼中,末位淘汰、考覈壓力之下,無法承受較大的波動與回撤,因業績不好,基金經理曾被降級至研究員並不在少數。
因素二,股市週期波動與機構投資短期化變相導致了短期操作。
有基金公司表示,機構投資的短期化與股市的週期性波動形成相關性,互爲因果,變相鼓勵了短期波動操作,增加了長期投資的難度。
“A股市場獲取超額收益難度大,穩健類資金謹慎入市。”有基金公司指出,對於險資、社保資金等追求穩健收益的長期資金來說,股票類投資被認爲是一種收益增強型的大類資產配置方向。不過近年來權益市場波動加大,A股板塊間輪動加劇,增加了長期資金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
因素三,需提高資本市場的可投資性,提高整體上市公司質量。
楊德龍表示,讓廣大投資者能夠通過投資A股賺到錢,這是吸引中長期資金、留住中長期資金最重要的因素,因爲中長期資金入市就是希望能夠獲得長期的好的回報,只有提高整體上市公司質量,引入更多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好公司才能夠吸引中長期資金留在資本市場。
農銀匯理基金也認爲,長期資金入市需要更多考慮風險回報,如果資本市場能夠提供長期且穩健的回報,將有助於解決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長期而穩健的回報首先基於持續向好的實體經濟,證券市場能夠以實體經濟ROE爲錨進行相對合理地定價,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建立一套清晰、合理且相對穩定的規則以穩定投資者的底層預期。
農銀匯理基金進一步指出,2024年以來,監管層陸續發佈有利於資本市場深化發展的政策,爲資本市場持續向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認爲,對上市公司進行持續的“汰弱留強”以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加大機構投資者的比例以形成相對理性的投資氛圍,一系列舉措將有利於長期資金積極入市。
此外,楊德龍還建議,通過嚴刑峻法打擊違法違規行爲,特別是財務造假、欺詐發行以及其他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爲,從而讓中長期資金敢於入市。
因素四,險資等長期資金對權益市場向來配置較低的習慣使然。
一直以來,險資等中長期資金風險偏好低,更偏愛債基、紅利等產品,在2024年8月,有險資就建議將ETF納入保險OCI賬戶。當前OCI賬戶投資範圍是“其他債權投資+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其他債券投資包括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同業存單、超短融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其他權益方面則主要是指股票,並不包括ETF。
有業內人士指出,ETF納入OCI賬戶,對於險資等中長期資金配置權益市場亦有助力。
此外,還有公募指出,部分資金如銀行理財資金規模龐大,但是投資風格較爲保守、對短期波動容忍低,權益投資比例偏低,因此可以適當鼓勵加大銀行理財投資公募基金的配置進入資本市場。
因素五,提高各政策部門協同。
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是多部門聯合推出,可見這一工作的複雜性。有基金公司表示,此前多部門監管分散,投資限制較多,需加強跨部門政策協調。同時,還有基金公司認爲,長期資本投資收益稅收優惠有限,降低入市積極性。
此外,增加信披透明性,比如公佈量化交易佔比、策略透明,加強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入場等方面亦有基金公司給出建議。
公募基金建言完善中長期資金入市政策
資本市場參與主體衆多、運行機理複雜,因此制度需推動營造有利於資本市場中長期健康發展的良好市場生態。
如何持續營造更有利於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制度環境?招商基金指出,具體可以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一方面要通過政策引導切實延長考覈投資經理的考覈週期,讓投資經理更加註重長期的投資回報,而不用擔心短期的波動,這樣才能產生中國版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另一方面,要引導養老金提高投資權益市場的比例,現在養老金和險資投資於資本市場的實際比例是偏低的,未來要逐步提高到上限。”楊德龍表示。
上銀基金資產配置部副總監吳偉也指出,需要完善中長期資金考覈機制,以及適度放寬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完善資本市場配套生態。
從市場生態建設上,浦銀安盛基金認爲,有三方面舉措可以加強:一是進一步完善A股市場基礎制度環境,提升投資吸引力。如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治理、優化上市公司分紅機制、豐富衍生品投資工具、完善風險對衝機制等。二是加大產品創新力度鼓勵中長期資金的多元化配置,積極推動公募REITs、商品ETF、跨境QDII基金等各類創新產品發展。三是進一步培育長期投資文化,引導機構投資者進一步完善長週期考覈機制,提升資產配置理念等。
蜂巢基金給出資金端和市場端的思考:資金端,可參考國外經驗,加大個人養老金的政策扶持力度,豐富長期資金的投資渠道和工具,從而可以對長期投資進行風險對衝。資本市場端,繼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加強優質上市公司供給和分紅回購反饋,積極回報投資人。
蜂巢基金還指出,需嚴格監管保護投資人權利,加強各部門政策的協調性、統一性,進一步改善物價弱勢、夯實企業利潤,從根源上提升企業未來投資回報和價值,增強中長期資金的長期投資信心。
此外,有公募基金建議,考慮將個人養老金年度限額進行彈性擴大或分層次梯度限額,由養老金賬戶開立單位對投資者完成相應適當性評估,使得有能力的合格投資者有途徑實現對個人養老金的更高投入。
公募基金如何吸引中長期資金佈局?
如何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除了共建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公募能做什麼?
萬家基金表示,首先應該將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堅持長期主義,不斷深化投研能力建設,良好的長期收益能力纔可以適配中長期資金。
招商基金也指出,未來在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上,公募基金可以在以下方面貢獻專業力量,進一步加強投研實力,提升價值發現的能力,以專業的投資能力提高產品業績表現,從而更好地引導養老金等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優化投資者結構,改善市場穩定性。
“通過完善加入長週期的考覈機制,強調風險管理等多維度考覈指標,兼顧基金短期收益和長期保值增值目標,真正體現長線投資理念。”金鷹基金指出。
招商基金表示,完善長期評價機制和長期考覈機制,弱化對於短期業績和規模的考量,限制“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爲,不斷引導進行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
圍繞着養老金業務,萬家基金介紹,公司高度重視養老金業務的發展,持續加強養老金融資源的投入。公司較早配置了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對養老金相關領域開展研究,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設,參加了監管部門組織的個人養老金政策相關課題研究,併成立了養老金部專門進行相關業務的籌備工作。
作爲外商獨資的公募,摩根資產管理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摩根資產管理始終堅信主動投資阿爾法的力量,堅信長期配置的力量。在考覈和激勵方面,公司堅持引導長期投資理念並鼓勵投資風格清晰穩定,公司通過多維度、跨週期的業績和風控指標來考察及評估投資人才,並充分調動投研團隊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在產品發展方面,摩根資產管理介紹,致力於將全球智慧和本土經驗相結合,積極探索多種方案吸引中長期資金。比如發揮指數化投資在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重要作用,增設針對爲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設立的Y份額,積極響應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國鋪開,探索特色產品分紅機制。
財通基金在產品上也有差異化競爭優勢,公司介紹,一方面充分發揮定增領域先發優勢,持續深耕定增特色業務,相繼推出定增量化對衝、定增量化多頭等市場稀缺的策略產品線,進一步鞏固領先地位。另一方面,深化佈局公募專戶多元化產品線,構建起定增、權益、固收、量化與組合多產品線齊頭並進的良好新格局,爲客戶提供不同風險收益特徵的產品,一站式滿足客戶的多元投資需求。
此外,在金鷹基金看來,加強投資者教育和宣傳同樣是公募的責任,通過多種渠道舉辦、參與各類投教活動,幫助投資者充分認識風險,建立理性的投資觀念,能夠以中長期的視角理性看待市場短期波動,爭取能夠提升基民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