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場也備有課桌椅——教練、校長共話校園排球發展“秘訣”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 題:訓練場也備有課桌椅

——校長、教練共話校園排球發展“秘訣”

新華社記者王鏡宇

“我們的教練員不僅要負責隊員運動水平的提高,更要參與到隊員的日常文化學習中。我們的訓練場備有課桌椅,沒有完成功課的隊員來了之後要先做作業。”

24日下午,在北京景山學校舉行的中國學生體育聯合會中小學排球分會會員單位研討會上,南京玄武中學男排主教練張晶晶如是說。

玄武中學男排曾多次在國內外比賽中取得佳績,而張晶晶在發言時着重講的是抓隊員文化學習的訣竅。據張晶晶介紹,學校對於排球隊裡學習能力較強的隊員按照文化成績自然分班,跟普通學生一起上課學習;對於有薄弱學科的隊員,校方會在相應學科的課程時間段給他們開小班“補課”;對那些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學校爲他們設計適應體育單招考試要求、只上4門課的方案,還會在每週二和週四上午爲他們組織排球項目單招測試的專項訓練。據張晶晶統計,近十年學校排球隊畢業了59名同學,畢業後全部就讀大學本科專業,其中超過半數的同學進入了雙一流院校。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排球隊總教練潘婷介紹了該校既重視普及又重視提高的“雙軌”發展模式。

育新學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在體育教學方面,學校以排球爲特色,讓排球文化融入校園生活。小學每週開設兩節排球課,以遊戲化教學、簡化比賽等手段培養興趣,實現“班班有球隊、人人會墊球”。在初中階段,每學年設置兩個排球進階單元,納入體育中考備考體系,最近4年80%的學生選擇排球作爲中考項目,滿分率超過96%。在高中階段,學校開設排球模塊課(必修)與排球選修課(如裁判知識、志願服務),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在提高方面,學校構建了覆蓋小學至高中的“金字塔式”排球校隊梯隊。小學一年級通過身體機能測試、基礎機能評估和試訓選拔組隊,二年級設立後備人才隊,三至六年級每個年級組建男、女各一支校隊。在初中階段,學校採用校內直升方式保留隊員,組建男、女各一支校隊,納入小初高一體化排球人才培養計劃,確保生源穩定性。初中升高中時,學校通過“特長生+貫通培養”模式組建男、女各一支隊伍。最近3年,育新學校向北京隊輸送了4名專業運動員,其中1人入選國家少年隊。

潘婷分享說,育新學校執行校長趙玉峰是專業球員出身,她提出了“讓每一位排球特長生都有清晰發展方向”的目標,並且牽頭爲學生制定“一人一策”的升學方案。從初中階段開始,學校爲每位隊員建立“升學檔案”,記錄訓練成績、比賽榮譽、文化課排名等數據。每學期末,趙玉峰主持召開“升學規劃會”,結合骨齡預測報告、運動能力評估及學業表現,爲學生的未來發展和升學方向給出建議。

黑龍江鐵力一中副校長李袁名介紹了學校對於排球項目的支持力度,這所最近兩年5次奪得全國中學生賽事冠軍的排球名校不僅有每年100萬元的財政預算,還有重大賽事獎勵機制,同時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構建了由5名專職教練員、1名體能教練和1名運動康復師組成的教練團隊。迄今爲止,鐵力一中女排已培養出了王藝竹、朱航霆、路晶等國家隊、國青隊和專業隊球員。

浙江長興少體校校長習雙兵講述了學校在體教融合以及吸引生源方面的一些妙招。比如,針對校內20%以上來自外省的學生,學校提供了減免食宿費、報銷假期路費等優惠待遇。在文化課學習方面,體校與教育系統的普通學校合作開班,小班化教學,提升了學生文化成績以及家長的滿意度。體校每年還安排近40萬元的專項經費用於在晚間給孩子們補課。此外,體校還積極與浙江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合作,拓寬學生們的升學渠道。

山東單縣一中副校長、排球隊總教練樊董偉在研討會上呼籲,在深化體教融合的進程中,應不斷完善青少年排球賽事體系,爲中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比賽的機會。他說:“要充分激發和調動青少年參與各等級排球賽事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賽場上盡情感受排球運動的魅力,爲體育強國建設儲備源源不斷的人才。”

北京景山學校是這次研討會的東道主,今年也是景山學校排球隊建隊50週年。中國學生體育聯合會中小學排球分會秘書長、景山學校副校長劉洋表示,組織這次研討會就是爲了創造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交流機會。

他說:“我們是教育界中的體育人,要爲培養體育拔尖人才破題開荒。同時,在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創建工作中,我們不能只關注重點隊員,應該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要爲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引路’。”

中國學生體育聯合會中小學競賽部主任趙興說,基層教練、校長的發言讓他很受啓發,期待大家一起開創校園排球的輝煌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