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遇詐增 今年1~3月9493人遭騙

學生遭詐欺人數持續增加,根據統計,今年第1季未滿24歲的被害人有9493人。圖爲臺灣企銀分行設置防詐騙宣導看板。(本報資料照片)

詐騙猖獗,學生族羣容易成爲詐騙集團鎖定目標,常見手法包括3C產品詐騙、假投資平臺、虛假租屋補助、遊戲詐騙及惡意影音網站等。根據統計,今年第1季未滿24歲的被害人有9493人,已達去年全年的38.83%。立法院法制局建議,教育部等主管機關應增設「詐欺防制教育資源中心」,強化任務編組、課程專業性及教學輔導功能。

因應詐騙手法不斷翻新,行政院今年2月核定推動「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教育部持續辦理識詐宣導,舉辦大專校院校園安全及防制詐騙研習。不過統計顯示,114年度第1季未滿24歲的被害人就有9493人,已達113年度全年2萬4445人的38.83%,顯示青少年遭詐騙情況不減反增。

警政署統計,111至113年度詐欺案件中,未滿12歲被害人有1萬105人、12歲至未滿18歲1萬1383人、18歲至未滿24歲2萬4445人,總計約佔各年度總被害人數2成。各年齡層被害人數逐年增加,113年度甚至出現較112年度倍數成長。

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學生遭詐騙事件頻傳,不僅造成財產損失與身心傷害,甚至可能淪爲詐騙共犯,建議教育部等主管機關強化防制任務編組,建立專業自主的課程與教學輔導團,並適時研修相關法規。

法制局也建議教育部、內政部等單位評估,將打擊詐欺犯罪案例與法治教育納入高中以下學校共同必修或選修課程,由教育部會同中央主管機關訂定課程標準,並在課程審議委員會中納入打詐專家學者,結合社會資源,完善課程內容,提升學生防詐識讀能力,讓防詐觀念從小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