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重量級人士表態或可左右選情
國民黨主席選舉首場大辯論日前在中天電視臺舉行,3位候選人張亞中(左起)、羅智強、鄭麗文出席。(姚志平攝)
國民黨先前曝光的黨員內參民調顯示,鄭麗文微幅領先郝龍斌,不過艾普羅最新調查卻指出,在多數未加入政黨的民衆中,郝龍斌支持度大幅領先。外界關注,這樣的民調是否會影響黨員投票意志?學者分析認爲,雖然最新民調對郝龍斌有加分作用,但對國民黨員的投票影響有限,即便民調大勝,也不代表選舉已底定,關鍵仍在於候選人如何爭取黨員支持,以及是否有重量級人士公開表態。
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指出,這份民調確實有利於郝龍斌,但對黨員投票影響不大。國民黨員在意這次選舉能否選出一名有助於藍白合作的主席。雖然羅智強、鄭麗文與民衆黨互動良好,但民衆黨支持者對郝也無特殊反感,加上藍白合趨勢明確,無論任何人當選主席,方針都不會有太大差異,因此黨員未必會因這個因素偏向某位候選人。
左正東提到,改善兩岸關係是黨員投票的另一項考量。不過國民黨身爲在野黨,黨主席在兩岸議題上能做的有限。但在民調中,郝龍斌卻被認爲更能改善兩岸關係,顯示民衆期待國民黨與民進黨路線有所區隔,但也不希望過於靠攏北京。
成大政治系副教授王靖興則分析,郝龍斌曾任臺北市長,知名度高,外界對他的好感度高於其他人並不意外。然而國民黨主席選舉仍掌握在約20萬黨員手中,一般民衆的偏好難以撼動黨員投票結構。以往經驗顯示,黨員最終還是會依照自身偏好投票。
不過王靖興仍認爲,郝龍斌的勝算目前最高,原因在於黨內人士看重他的輩分、經歷與協調能力。他補充,郝雖獲民衆與黨員青睞,但兩者支持他的理由有明顯差異。
至於黨主席選舉是否會出現關鍵變因?王靖興認爲,若最後關頭有黨內重量級人士公開表態,可能左右選情,但也可能引發派系問題,對藍營未必是件好事。
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鄭子真則指出,從兩份民調觀察,國民黨內部確實存在分裂聲音,一方希望中生代接棒,另一方則支持傳統路線。黨內支持度上,鄭麗文僅微幅領先,但在黨外民意中,郝龍斌因資歷最深而更受信任。
鄭子真分析,國民黨內有許多資深黨員,不易受到外界觀感撼動。從政治學角度看,政治流通最終仍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黨員雖會參考民調,但最終投票仍以自身判斷爲主,外界觀感難以左右。